• 我校召开编委会换届(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暨“冲核心铸品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湘潭大学期刊社王洁群、颜佳华教授来校讲学
  • 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一行来我校交流座谈
  • “学术期刊与建构中国自主学术体系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杂志简介
《包装学报》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是立足学术研究,具有国际视野的包装行业学术型期刊(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674-7100,CN:43-1499/TB)。本刊致力于及时报道和刊发包装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包装科技进步与交流,繁荣包装文化,搭建包装产学研结合的桥梁,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包装工业科技进步。 《包装学报》的特色栏目是:绿色包装与包装安全,常设栏目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包装结构与货架寿命、运输包装与物流、包装设备与自动化。 《包装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SC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 查看全部
  • 当前目录
  • 优先发表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方式: |
      包装科技前沿
      • 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的改性进展

        裴克梅,金嘉城

        2025,17(5):1-1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1

        摘要:

        传统溶剂型聚氨酯(PU)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人体健康与环境造成危害,已难以适应当下的工业需求。相较之下,无溶剂聚氨酯(SFPU)具有绿色环保、能耗低和热稳定性高等优势,已成为近年来PU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研究功能改性对SFPU性能的影响机制,对于指导设计特定应用功能的SFPU具有重要意义。SFPU可分为双组分体系(2K-PU)和单组分体系两类,单组分体系虽无需固化即可使用,但双组分体系具有更高的黏结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高标准领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的主要改性方式、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2K-PU在不同材料应用中的主流改性方法包括功能填料改性和化学本征改性,最后展望了2K-PU亟待解决的部分应用问题。现代聚氨酯体系仍在一定程度上基于石化材料,无溶剂聚氨酯市场前景明朗。

      • 提高WC-Co硬质合金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

        胡泽艺,肖银春,范才河,林孝良,卢益玲

        2025,17(5):11-23,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2

        摘要:

        WC-Co硬质合金凭借其卓越的硬度、耐磨性和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矿山开采及装备制造等对材料要求极为苛刻的领域。然而,随着高端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WC-Co硬质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服役稳定性、抗氧化性及高温力学性能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影响WC-Co硬质合金高温性能的诸多因素,涵盖合金成分、高温氧化行为及力学性能退化机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材料组织稳定性和性能的具体影响规律。同时,重点探讨了提升硬质合金高温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最新进展,包括热处理与烧结工艺的优化、晶粒细化技术的应用、黏结相的优化替代,以及添加稀有金属碳化物等策略。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WC-Co硬质合金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包装设计
      • 基于数据叙事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可视化设计研究

        卢世主,王泓睿,吴 琦

        2025,17(5):24-33,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3

        摘要:

        针对中央红色交通线数据资源分散化、非结构化及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构建基于数据叙事的可视化传播路径,探索数据叙事与红色文化融合方式,以增强公众对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理解与传承。通过梳理数据叙事理论,结合AHP层次分析法量化受众需求偏好,整合多源数据并提出设计策略,构建中央红色交通线数据叙事网页,形成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的完整路径,并从传达力、可用性和感染力3个维度评估方案有效性。利用网页作为可视化传播的平台,数据叙事在中央红色交通线的传承与传播中发挥了显著的增强作用。数据叙事理论在红色文化领域的应用,为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传承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思路和方法体系。

      • 产品包装中的绿色原生态理念及设计策略

        邓巧云,刘真伶,司佳慧

        2025,17(5):34-4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4

        摘要:

        为应对产品包装现存问题、推动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绿色原生态理念,并结合包装的具体需求,深入探讨了产品包装的绿色原生态理念及设计策略。指出了产品包装中存在过度包装、材料难降解、实用性不足等问题,明确了顺应时代的原生态包装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应在包装及使用的整个环节中满足生态友好需求,进而阐释应用于产品包装中的绿色原生态设计理念。提出使用天然材料、融合传统文化、实现简便实用性及包装零废弃等设计策略,有助于明确包装与自然的关系,使设计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促进环境保护、改善消费者体验等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文化转译的文创产品及包装设计——以赤峰红山文化为例

        刘成龙,殷晓晨

        2025,17(5):41-46,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5

        摘要:

        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文化特征,是古代中国代表性文化之一,具有重要文化历史地位。立足于红山文化,以赤峰红山文化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红山文化文创产品存在的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等问题,以文化转译为核心,依据文创设计原则,对红山文化标志性符号进行深度解构,构建红山文化转译设计模型,从而实现红山文化传统元素的创意性提取和产品化设计。由此产出的“红山玉砚”文创产品及相关包装设计,为红山文化的当代转化和活态传承提供创意设计支持,推动红山文化遗产向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

      • 可成长理念下澳大利亚农产品追溯体系设计研究

        马雪寒,刘文良

        2025,17(5):47-56,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6

        摘要:

        寻求我国农产品以及水果细分领域的可追溯体系,确保在全供应链可追溯的过程中增强农产品信息的安全性、透明性。以澳大利亚CherryHill 农场为阐释对象,研究其追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数字技术为着力点,以交互体验为出发点,多层次探索其追溯策略与方法。澳大利亚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历经3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相对成熟。CherryHill可追溯系统具有功能比较完备的可追溯体系以及成功的实践经验,樱桃从果树到餐桌的全流通环节呈现出良好的可追溯性、透明性以及安全性,是澳大利亚农产品全程可追溯项目的典型案例。该追溯系统发挥RFID和QR码两种主要标签技术的互补优势,同时借助相应的辅助和延展技术,共同打造了运行通畅的樱桃产品可追溯机制和体系,保障了消费安全,提升了品牌效应,并充分体现了科技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技术和产品“可成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数智包装
      • 社会网络环境下基于概率语言的食品包装大群体决策研究

        周 欢,姬海茹,陈洪业,钟 军

        2025,17(5):57-67,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07

        摘要:

        在食品包装大群体决策过程中,决策专家间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决策过程及其结果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社会网络环境下的食品包装大群体决策方法进行研究,并采用概率语言刻画专家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首先,构建食品包装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概率语言术语集对其进行描述;其次,基于决策专家间信任关系构建信任关系网络,利用模块度划分专家社团,并分别计算专家权重及指标权重;最后,运用PROMETHEE II方法对各食品包装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排序。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社会网络环境下概率语言多属性大群体决策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后续食品包装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改进方向。

      •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化肥袋智能码垛系统

        张 飞,邓海娜,李庆山,王 涵

        2025,17(5):68-72,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15

        摘要:

        在化肥袋的码垛过程中,传统作业模式如人工搬运、用专用设备码垛存在垛型一致性难以保证、结构稳定性欠佳及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一套智能码垛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为西门子的S7-1215C DC/DC/DC PLC。工业机器人作为执行器,其末端装备了专门设计的化肥袋夹持器,负责抓取和码垛化肥袋。PLC通过Profinet通信方式连接M-410iB/140H型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和海康威视视觉单元。封口机对灌装完成的化肥袋进行封口处理后,视觉单元负责智能识别传送带上的化肥袋种类,并实时定位,工业机器人根据视觉单元提供的坐标信息抓取化肥袋,并按照上位机指令的垛型进行精确码垛。实践证明,本系统成功实现了化肥袋的自动传送、视觉识别定位、自动抓取及按垛型码垛功能。该系统具有码垛速度快、码垛质量好及运行稳定等优点,显著提升了设备自动化水平,对化肥生产企业实现化肥袋包装的自动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包装新材料
      • 高油墨适配性核壳型丙烯酸酯底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赵鑫锋,倪新颖,倪华钢,戴志锋,叶 鹏,汤志柯

        2025,17(5):82-9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10

        摘要:

        针对BOPET薄膜印刷底涂用丙烯酸酯乳液存在涂层附着力不足、水性/溶剂型油墨印刷适配性差等问题,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基础单体,协同引入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酸四氢呋喃酯(THFA)、脲基丙烯酸酯(WAM-3)等功能单体及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及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可交联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构建了核壳两相差异化交联密度及表面活性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壳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核壳质量比、壳层中功能单体含量对BOPET薄膜上涂层附着力的影响,以及功能单体和交联单体在核壳层分布对水性及溶剂型油墨在涂层上附着适配性。优化体系参数后,当核层Tg为-15 ℃、壳层Tg为25 ℃、核壳质量比为3:7时,涂层与基材呈现最佳界面结合性能,附着性能为0级。壳层中IBOA质量分数为9.8%、THFA为0.6%、WAM-3为0.8%、TMPTMA为2.4%、核壳层中后交联单体DAAM分别为2%和5%时,制备的核壳结构型丙烯酸酯乳液对BOPET薄膜底涂后,对水性油墨及溶剂型油墨均呈现最佳印刷附着的0级效果。

      • PA6/改性铁粉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廖钰源,薛 琼,杨军红,王柯梦,江小龙,王子晗,魏珊珊

        2025,17(5):103-108,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5012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袋包装脱氧剂的脱氧效率和解决其与食品混装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了SiO2溶胶,并用其包覆铁粉。分别将铁粉和改性铁粉与聚酰胺6(PA6)基体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将其热压后制备成PA6/铁粉(PA6/Fe)与PA6/改性铁粉(PA6/m-Fe)复合膜。用FTIR、TG、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气体渗透仪对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铁粉和改性铁粉的两个复合材料体系中,改性铁粉在PA6中的分散性较好,但PA6/m-Fe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降低;随着铁粉和改性铁粉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断裂伸长率下降后又略微升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当铁粉与改性铁粉的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与PA6膜相比,PA6/Fe与PA6/m-Fe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6%和28%;复合膜的氧气(O2)透过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铁粉与改性铁粉的添加质量分数均为2%时,复合膜的O2透过系数最小,与PA6膜相比,PA6/Fe和PA6/m-Fe复合膜的O2透过系数分别降低了43.2%与66.1%。复合膜在结晶过程中,由于改性铁粉起异相成核的作用,改善了内部的结晶行为,有助于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改善。

    全选
    显示方式: |
      包装结构与货架寿命
      • 基于分数阶流变本构模型的瓦楞纸箱抗压蠕变行为研究

        李博文, 尹浩民, 廖光开, 原正昆, 李彬, 李元康, 文雨航, 刘跃军

        2025-02-21,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03

        摘要: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瓦楞纸箱的抗压蠕变行为。以瓦楞纸箱为研究对象,利用纸箱压缩实验机进行纸箱抗压堆码蠕变实验,测量了瓦楞纸箱抗压强度、在指定压力下的压溃时间及指定压力蠕变30分钟后的抗压强度。利用广义分数阶Kelvin(GFK)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并根据拟合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瓦楞纸箱的室温压痕下的延迟谱。研究结果表明,瓦楞纸箱在相同的保压时间下保持压力越大,其变形量也就越大并且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被压坏。除此之外,通过蠕变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对比,发现5单元Kelvin体的GFK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瓦楞纸箱的蠕变行为,从理论上揭示了瓦楞纸箱蠕变过程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实际生产中瓦楞纸箱的力学行为和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及智能包装关键装备研发专题
      • 聚乳酸改性与应用研究综述

        刘文涛, 徐冠桦, 段瑞侠, 鹿孟张, 袁梦杰, 陈金周

        2021,13(2):3-13, DOI:

        摘要:

        聚乳酸(PLA)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聚乳酸的耐热性、韧性较差,阻隔性也有一定局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才能满足应用环境的要求。对乳酸单体的制备以及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聚乳酸的基本性质、阻隔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在包装行业、农业生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对聚乳酸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聚乳酸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及其表征

        王 露

        2015,7(2):28-31, DOI:

        摘要:

        通过增加高锰酸钾的用量,并将体系改为浓H2SO4与H3PO4的体积比为9:1,对传统Hummers法进行改进,将利用改进后的Hummers法所制得的I-GO与以传统Hummers法所制得的H-G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Hummers法不但工艺简单易操作,而且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不仅具备更多数量的羟基和羧基,且含有一定数量的环氧基团,同时层间距较大,更方便之后的超声剥离,制备层数较少的氧化石墨烯。

      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
      • Kubelka-Munk理论及其在混合矿物 颜料配色中的应用

        雷江胜, 补雅晶

        2017,9(1):28-33, DOI:

        摘要:

        选取石青、石绿、水晶末3种矿物颜料,通过不同的比例将它们进行混合,并测量各混合颜料的光谱反射率。利用双常数Kubelka-Munk理论计算出3种颜料各自的吸收系数K 和散射系数S的值,利用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加和性,通过计算机配色得到混合颜料理论上的光谱反射率值,并与前面直接测得的光谱反射率对比,计算其色差和均方根。同时, 通过纯颜料的K/S值并利用其加和性进行计算机配色,得到单常数K-M理论配色后的K/S值,计算其对应的光谱反射率。再将单常数K-M理论配色后的光谱反射率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光 谱反射率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色差和均方根,最后根据两组色差值和均方根评价单常数和双常数K-M理论在混合矿物颜料配色时的表现。结果表明,双常数K-M理论应用在3种颜料 混合的情况时,能得到较为满意的配色结果。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有机硅化学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刘胭芝, 李鸿岩, 费 明, 刘 宁

        2012,4(4):31-37, DOI:

        摘要:

        从硅油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硅烷偶联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硅树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体系4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类型有机硅化学改性环氧树脂的已有研究情况,并结合高分子改性材料的高性能化发展现状,展望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发展趋势。已有研究表明,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将向开发具有新型官能团的有机硅环氧树脂以及新型结构的有机硅环氧树脂方向发展。

      • 形状记忆材料研究综述

        李敏, 黎厚斌

        2014,6(4):17-23, DOI:

        摘要:

        综述了镍钛、铜基、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热致型、光致型、电致型、磁致型、化学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以及形状记忆陶瓷的形状记忆机理、特性及其应用现状,并提出形状记忆材料的研究方向为:加强形状记忆合金的抗疲劳性能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改善陶瓷的形状记忆性能,以拓展形状记忆陶瓷的应用领域。

      印刷技术与工艺
      材料工程
      • PET/PBT合金的熔融共混及性能

        陈 静, 刘爱学

        2013,5(3):30-35, DOI:

        摘要:

        论述了PET/PBT合金的熔融共混理论,包括两种材料熔融共混过程中的相容性、结晶性及酯交换反应:PET/PBT共混体系在非晶区是相容的;加工工艺对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影响很大,PET和PBT共混对其结晶过程具有协同效应,可在成型加工时添加成核体系以促进其结晶;酯交换反应会使体系的结晶能力下降。简要讨论了合金的机械性能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合金硬度受体系分子量和淬火时冷却速率的影响,增强合金的弯曲强度可填充改性无机填充剂,合金的缺口敏感性强,缺口冲击强度较低,所以冲击改性常被作为其重要研究对象。PET/PBT合金作为一种工程塑料,现阶段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未来将在电子电器、机械工业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塑料包装袋热合强度的失效模式分析

        张红静, 张国庆, 王翠青

        2015,7(3):27-31, DOI:

        摘要:

        热合强度是考核复合塑料包装袋热合面封口牢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标准中并没有说明测量热合强度时的失效模式。根据QB/T 2358—199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对PET/Al/PA/RCPP结构、OPP/VMPET/PE结构、PET/RCPP结构、PET/Al/PA/RCPP结构薄膜和阴阳镀铝复合薄膜几种不同材质塑料包装袋进行了热合强度试验,总结得出了5种失效模式,即热封层剥离、热封边缘断裂、薄膜断裂、薄膜分层、先分离后撕裂,结合测量曲线图与失效模式图,分析了各失效模式的形成原因,以便有效指导与改进塑料包装袋的生产工艺。

      • PVA涂布液的改性研究

        向贤伟, 赵文迪

        2011,3(4):33-38, DOI:

        摘要:

        PVA涂布液主要经历了耐水改性研究和纳米改性研究2个阶段。PVA耐水改性主要包括缩醛化改性、氨基树脂改性、尿素改性、硼酸改性、硅烷偶联剂改性、阳离子化改性等,纳米改性主要包括纳米SiO2改性、纳米CaCO3改性、纳米TiO2改性、层状硅酸盐改性等。改性PVA涂布膜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黏结性能、阻隔性能,价格相对便宜,且在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绿色环保,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 覆膜铁:金属食品包装的“绿色革命”

        刘志浩, 曾 科, 赵宇晖

        2012,4(4):9-15, DOI:

        摘要:

        资源节约、绿色环保与食品安全正日益成为世界包装发展的主流元素,为顺应这一潮流,传统金属包装行业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一款新型包装材料——覆膜铁。从覆膜铁的原材料构成、结构特征、生产工艺、食品罐用生产加工工艺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其显著的优势契合和满足了21世纪包装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必将引领金属食品饮料包装行业的一场“绿色革命”。

      艺术设计
      • 卡桑德尔海报作品探析

        邓 伟, 吴 卫

        2015,7(2):74-78, DOI:

        摘要:

        卡桑德尔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著名的商业招贴设计师。他善于运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重新排列,体现出艺术作品的理性;善于运用聚散的组合线条,并加以变化,创造出富有张力的画面;善于运用独特的构图视角,并通过运用对比手法,渲染出夸张而立体化的空间。他的商业海报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其艺术价值影响深远,至今是平面设计界的一面标杆。

      绿色包装与包装安全
      • 油茶果壳氧化纳米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薄膜的 制备及性能

        胡钰迪,江 南

        2023,15(3):1-8, DOI:

        摘要:

        以油茶果壳为研究对象,利用碱煮漂白法提取纤维素,并利用2, 2, 6, 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氧化法,制备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OCNs),经离子交联法建立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与海藻酸钠(SA)的半互穿交联网络,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热稳定性和阻氧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TOCN/SA薄膜表面平整,有致密的内部层状结构,适量SA和TOCNs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SA的掺杂质量分数达到42%时,TOCN/SA薄膜的断后伸长率较TOCN薄膜增长138.6%,氧气透过率降低15.55%,碳残余量较TOCN薄膜提高21.4%。因此,油茶果壳氧化纳米纤维素TOCN/SA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保持了较好的阻氧性能。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纳米铜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应用

        钱俊, 苏亚兰, 周奕华, 万云蕾

        2014,6(4):39-43, DOI:

        摘要:

        综述了纳米铜粒子的制备方法,即机械球磨法、辐射合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物理制备法及化学制备法,探讨了改进纳米铜导电油墨防氧化、低温烧结、导电性能等关键问题,以及纳米铜导电油墨在印刷RFID电子标签、薄膜开关、触摸屏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纳米铜导电油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抗氧化、低温烧结、多种印刷方式及产品应用等研究。

      • PVA热收缩包装薄膜的研究与应用

        王会芬, 郝喜海, 李 奎

        2012,4(4):21-25, DOI:

        摘要:

        PVA热收缩薄膜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目前其生产方法主要有流涎法(湿法)和挤出吹塑法(干法),其热收缩工艺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PVA薄膜通过增塑改性可以降低结晶度,从而增加热收缩性能。其中,增塑改性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增塑剂,拉伸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拉伸温度和拉伸倍数,骤冷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冷却温度及受冷均匀,收缩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收缩温度。PVA热收缩薄膜的市场应用空间较大,其研究方向主要为新型绿色可降解热收缩包装薄膜。

      • 用于文物清洁的多功能水凝胶研究进展

        杜晶晶,聂兆骏,于 惠,许利剑,许建雄,陈 强

        2023,15(3):46-55, DOI:

        摘要:

        文物的清洁与修复是一项精细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许多文物不仅具有粗糙和坑洼的表面,还对有机溶剂或水性溶剂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传统的清洁方法已无法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甚至会对文物造成损坏。水凝胶材料可以有效控制溶剂释放,且对文物表面污渍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因而备受修复人员关注。比较分析了传统清洁方式与水凝胶清洁方式的特点,概括阐述了水凝胶结构和分类,并列举了不同种类水凝胶的文物清洁案例,最后提出了水凝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热定型温度对改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王 宝, 尹化洁, 王丽媛

        2013,5(4):1-4, DOI:

        摘要:

        为研究热定型温度对改性双向拉伸聚酯(BOPET)薄膜性能的影响,对两种热定型温度的BOPET薄膜的结构、结晶度、热效应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BOPET薄膜经不同温度热定型后,其化学组成未发生变化,但是其结晶状态发生了变化,热定型温度的提高会导致BOPET薄膜的结晶度降低;提高热定型温度对树脂Tg及熔点影响不大,而随着热定型温度的提高,冷结晶峰起始温度及峰顶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提高热定型温度有利于抑制BOPET的二次结晶能力。

      • 假肢接受腔3D打印模型的正逆向混合建模

        段 悦,卢依婷,宋旺奕,张亚琴

        2023,15(2):42-49, DOI:

        摘要:

        针对传统工艺制作假肢接受腔依赖于石膏取型,以及金属阳四爪连接盘与假肢接受腔依赖于人工手动加工连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LA 3D打印技术的假肢接受腔制作方法。通过仿真分析软件迭代设计得到承压合理的接受腔模型;通过正逆向混合建模,将光敏树脂接受腔和金属阳四爪连接盘复合。结果表明:3 mm厚的光敏树脂材料符合假肢接受腔的应用要求;切片层厚为0.2 mm时,光敏树脂接受腔和金属阳四爪连接盘的复合效果最佳。用SLA 3D打印假肢接受腔是可行性的。

      • 磁场对双相Ti-48Al-2Cr-2Nb合金电解加工表面 微观形貌的影响

        隋浩男,林荣联,马新周,胡纯蓉,廖翠姣

        2023,15(2):59-68, DOI:

        摘要:

        为揭示电解加工表面成形规律,建立电-磁-热-流多场耦合微观材料模型,从电流密度分布、粗糙度、微观形貌等几个方面,动态跟踪阳极微观表面成形过程,揭示Ti-48Al-2Cr-2Nb合金在不同磁场条件下,电解加工微观表面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影响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电解加工微观表面成形是一个表面膜生成与溶解的复杂竞争过程,在加工过程中,微观表面反复经历粗化与抛光阶段。无磁场作用时,表面粗糙度为0.121 μm,多重分形谱的谱面积为0.0030;有磁场作用时,表面粗糙度为0.118 μm,谱面积为0.0023。实验结果证实:无磁场时,表面粗糙度为1.16 μm,多重分形谱的谱宽为0.87,谱面积为1.468;有磁场时,表面粗糙度为0.93 μm,谱宽为0.84,谱面积为1.388。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磁场降低了加工表面粗糙度,使表面微观形貌变简单、均匀,同时提高了加工稳定性。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工业大学

主编:罗咸辉

电话:0731-22183037

邮箱:baozhuangxuebao@163.com

期刊检索
提交
元数据检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