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召开编委会换届(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暨“冲核心铸品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湘潭大学期刊社王洁群、颜佳华教授来校讲学
  • 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一行来我校交流座谈
  • “学术期刊与建构中国自主学术体系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杂志简介
《包装学报》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是立足学术研究,具有国际视野的包装行业学术型期刊(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674-7100,CN:43-1499/TB)。本刊致力于及时报道和刊发包装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包装科技进步与交流,繁荣包装文化,搭建包装产学研结合的桥梁,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包装工业科技进步。 《包装学报》的特色栏目是:绿色包装与包装安全,常设栏目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包装结构与货架寿命、运输包装与物流、包装设备与自动化。 《包装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SC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 查看全部
  • 当前目录
  • 优先发表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方式: |
      包装科技前沿
      • 水凝胶柔性电子研究进展

        汤 力,蒋康伟,张子丹,汤建新

        2025,17(3):1-9,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1

        摘要:

        导电水凝胶是一种具有软-湿三维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含水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优良导电性。水凝胶应用于柔性电子,克服了传统刚性元件的局限性,实现了直接、连续、精确的监测。水凝胶传感器在构建柔性可穿戴系统方面涉及电生理、人体运动、机器学习和呼吸检测等多个领域,但水凝胶柔性电子存在灵敏度低、检测限大、稳定性差等问题。未来应开发高灵敏度、长稳定性、多孔结构、多刺激响应的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感知。

      • 抗菌涂层纸基材料的抗菌机理、涂层优化与应用

        郝发义,余文龙,许合强

        2025,17(3):10-18,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2

        摘要:

        纸基包装材料由于其多孔结构和易吸湿性容易导致微生物滋生,抗菌涂层技术则能够显著提升纸基包装材料对内装产品的保护性能。系统分析了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及纸基抗菌涂层应用,重点介绍了无机、天然和有机抗菌剂的特性与优势。为了进一步优化涂层的性能,从涂层的释放机制和涂层结构两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固定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及多层结构和超疏水性抗菌涂层的优化策略。这些技术的结合,有效提高了涂层的抗菌效果、持久性和环境适应性。此外,抗菌纸基包装在食品包装和电子商务包装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未来抗菌涂层纸基材料的研究应注重抗菌可持续性与多功能性的结合,以推动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数智包装
      • 纸浆模塑非标准结构单元异面缓冲性能研究与应用

        李国志,黄凯楠,李 想,李元吉,王常林,李文凤

        2025,17(3):19-28,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3

        摘要:

        内装物会造成纸浆模塑结构单元形状局部改变,导致其性能也随之变化。为给纸浆模塑缓冲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以正四棱柱纸浆模塑结构单元为例,沿高度和顶面边长方向构建系列化非标准正四棱柱结构单元,利用ANSYS Workbench/LS-DYNA和试验测试手段,研究不同高度和切除比例下,非标准正四棱柱结构单元缓冲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研究表明,随着切除比例的增加,正四棱柱结构的最大承载力逐步增强。在高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线弹性变形阶段的总吸能呈递增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构建的非标准正四棱柱结构单元承载力数据库,能为优化纸浆模塑缓冲设计提供借鉴。

      • 哈密瓜物流包装件不同部位的振动建模及特性分析

        陈慧芳,张连文,谢晓定,张华彪,张 超,李淳昊

        2025,17(3):29-35,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4

        摘要:

        为优化哈密瓜物流包装件防护设计,对哈密瓜5层堆码包装件进行扫频振动试验,利用DASP V11软件分析采集的振动信号,获得各堆码层包装件中部和侧部的固有频率、峰值加速度、振动传递率,分别建立峰值加速度、最大振动传递率与堆码层关系的多项式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堆码层在包装件中部的峰值加速度和最大振动传递率均大于侧部的;各堆码层的峰值加速度和最大振动传递率从底层到顶层均呈现递增趋势;峰值加速度和最大振动传递率与堆码层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在进行包装件防护优化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包装件中部及处于顶层的包装件的缓冲优化设计。

      • EVA闭孔泡沫静动态压缩与冲击的仿真分析

        叶润杰,孙德强,马兴元,司博涵

        2025,17(3):36-45,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5

        摘要:

        对EVA闭孔泡沫材料进行静动态压缩试验及有限元仿真,探究不同密度EVA闭孔泡沫的缓冲性能与仿真分析的可靠性。通过闭孔泡沫材料的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等数据,以此进一步分析其力学性能。选择LS-DYNA中Mat83本构模型,建立EVA闭孔泡沫的有限元模型,将仿真结果与同工况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静态与动态压缩试验中,随着密度变大,相同应变的EVA闭孔泡沫的应力会提高,EVA闭孔泡沫的最大能量吸收也会变大,但不同工况下,会有一个中间密度的EVA闭孔泡沫缓冲效果最理想。在仿真方面,LS-DYNA中Mat83本构模型仿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LS-DYNA中Mat83本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EVA闭孔泡沫在动态冲击下的力学行为。

      • 基于全息加密与密集残差网络的图像隐写

        王晓红,马春运,石明光

        2025,17(3):46-54,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07

        摘要:

        为提高图像隐写容量、不可见性和安全性,提出基于全息加密与密集残差网络的图像隐写模型CryptoStegoNet。该模型先将秘密信息转换为二维码,再经全息加密技术处理,嵌入载体图像中,生成高质量隐写图像,反之则提取秘密信息。DenseResidualGenerator模块由跳跃连接、DenseBlock和DenseResBlock组成。此外,通过引入FID(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损失来优化损失函数,以更好地引导网络训练,使生成的图像在视觉和统计上更接近载体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其他先进的隐写方法相比,本模型在视觉质量、隐写性能和安全性等多个指标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 折叠翼机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唐明明,邱梓潼,唐嘉昌,刘 涛,雷 豹,姚齐水

        2025,17(3):55-61,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7

        摘要:

        为预防折叠翼机构疲劳失效,对某航天用新型折叠翼机构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分析。首先,基于三区间法简化随机振动疲劳损伤;然后,对折叠翼机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并采用模态叠加法对其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获得特定振动条件下疲劳高风险区域的动态响应,得到损伤位置易发生共振的频率;最后,对折叠翼机构进行数值计算,验证其是否会发生疲劳损伤。结果表明:在以x、y、z任何一个方向的极限随机振动试验疲劳损伤均小于1,这表明折叠翼机构不会发生疲劳损伤。

      包装新材料
      • 尼龙6原位包覆碳纤维布的制备

        孔奇胜,唐 慧,陈宪宏

        2025,17(3):62-68,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8

        摘要:

        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浸渍、高温煅烧两种方法去除商用碳纤维布(CFC)表面环氧树脂上浆剂,接着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处理后CFC进行表面修饰,最后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PA6)原位包覆碳纤维布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失重分析(TGA)等对处理前后碳纤维布、PA6原位包覆碳纤维布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去除方法、KH550对碳纤维布表面修饰及阴离子原位聚合对PA6包覆碳纤维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MF浸渍、高温煅烧处理均能有效去除商业碳纤维布表面的环氧树脂,但高温煅烧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DMF浸渍的。经KH550修饰后的碳纤维布,增强了其与己内酰胺(CPL)熔体的浸润性,有利于PA6对碳纤维布表面的全方位包覆,有效地解决了碳纤维布在PA6中分散不均匀、界面结合不牢的问题。

      • pH/葡萄糖双响应型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佳新,卢嘉威,廖希智,李建平,陈 一

        2025,17(3):69-78,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09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医用敷料环境响应性药物释放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分子设计策略开发具有pH/葡萄糖双响应型的载药水凝胶敷料。将4-羧基苯硼酸(PBA)与壳聚糖大分子偶联得到改性壳聚糖(CSPBA),再与聚乙烯醇(PVA)化学交联制备了一种pH/葡萄糖双响应型水凝胶(CPP)。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引入抗菌药物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使CPP水凝胶成功实现载药功能。研究了CSPBA、PVA浓度及CSPBA/PVA质量比对CPP水凝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药物缓释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P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负载大量药物,在37 ℃、pH值为6.5的葡萄糖溶液中具备良好的药物缓释能力,48 h后释药率达75.04%。体外抗菌实验表明,CPP水凝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菌效果,抑菌率分别为99.45%、99.07%。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和优异的抗菌性能使CPP水凝胶在功能包装、创面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 显示屏用高透明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制备与应用

        阮步琛,倪华钢,叶 鹏

        2025,17(3):79-87,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10

        摘要:

        高透明压敏胶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手机、汽车等领域,但其在实际应用和高温条件下普遍存在耐黄变性能差、黏接性能低等问题。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和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为硬单体,丙烯酸羟乙酯(2-HE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AA)复配为功能单体,(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引发本体聚合制备预聚物。再以1, 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为活性稀释剂,TPO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为光引发剂,并添加抗氧剂1010,制备了一种高透明、耐冷热循环的紫外光固化压敏胶。使用流变仪、热重分析仪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表征设备,探究了压敏胶的配方设计对其黏接性能、耐冷热循环性能及耐黄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压敏胶初黏为10号钢球,180°剥离强度为25 N/25mm,持黏时间大于100 h,且能有效解决显示屏用压敏胶黏接性能低,高温下易起泡、缩边且耐黄变性能差的问题。

      • 印制式平面型碳基超级电容器的构型研究

        冯天才,冷 娴,张传香

        2025,17(3):88-96,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08

        摘要:

        为了系统性地研究平面型超级电容器构型参数的影响,采用活性炭功能油墨,通过丝网印刷法构筑了具有不同叉指参数特征的碳基平面型超级电容器,并测试了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表明,叉指间距为1 mm,叉指数目为2的印制式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0.1 mW/cm2的条件下,能量密度达6.46 μWh/cm2。当叉指数目增加至16,相同功率密度下的能量密度为2.03 μWh/cm2,但具有更佳的倍率性能。器件的几何构型参数将改变其有效电极面积占比、电解质离子扩散路径及电极电阻,从而影响其电容储能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平面叉指型超级电容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包装设计
      • 情感永续设计理论在包装设计中的表达策略

        王玉明

        2025,17(3):103-11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3013

        摘要:

        在当今消费市场中,产品包装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保护商品、促进销售的基本作用,而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情感永续设计理论,作为一种强调情感连接、长期记忆与品牌忠诚度的设计理念,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从情感永续设计理论概述着手,探讨了情感永续设计理论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价值,结合情感设计的三层次理论,在共享记忆、充分交互、持续叙述、拓展产品文化内涵、履行承诺、“痕迹”运用等方面,着重分析了情感永续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表达策略。在包装设计中运用情感永续设计理念,强化产品包装的情感特征,加强消费者与包装的情感关系构建,使包装设计成为传递品牌理念、价值观或消费者共同记忆的载体,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用户黏性,促进品牌的长期发展。

    全选
    显示方式: |
      包装结构与货架寿命
      • 基于分数阶流变本构模型的瓦楞纸箱抗压蠕变行为研究

        李博文, 尹浩民, 廖光开, 原正昆, 李彬, 李元康, 文雨航, 刘跃军

        2025-02-21,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03

        摘要: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瓦楞纸箱的抗压蠕变行为。以瓦楞纸箱为研究对象,利用纸箱压缩实验机进行纸箱抗压堆码蠕变实验,测量了瓦楞纸箱抗压强度、在指定压力下的压溃时间及指定压力蠕变30分钟后的抗压强度。利用广义分数阶Kelvin(GFK)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并根据拟合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瓦楞纸箱的室温压痕下的延迟谱。研究结果表明,瓦楞纸箱在相同的保压时间下保持压力越大,其变形量也就越大并且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被压坏。除此之外,通过蠕变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对比,发现5单元Kelvin体的GFK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瓦楞纸箱的蠕变行为,从理论上揭示了瓦楞纸箱蠕变过程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实际生产中瓦楞纸箱的力学行为和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智包装
      • 模块化大尺度变形翼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邱梓潼, 唐明明, 唐嘉昌, 刘涛, 王晓鹏, 姚齐水

        2025-05-3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10

        摘要:

        为提高飞行器机翼的变形灵活度和刚度,使其具备更好的多任务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模块化大尺度变形翼机构,并对其机构组成、自由度与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结合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了一种新的模块化大尺度变形翼机构,简述了机构组成,计算了机构自由度,分析了变形过程;其次,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杆件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运动特性;最后,将运动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运动学理论建模的正确性。所提出的变形翼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机构在变形过程中各杆件运动平滑稳定,可实现更高灵活度的大尺度稳定连续变形运动。

      包装新材料
      • 基于包装安全的植物乳杆菌121对重金属铅吸附作用

        李璐博, 李涛, 孙翱魁

        2025-05-3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13

        摘要:

        包装材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迁移至环境中,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从保健食品和发酵酸乳中分离的乳酸菌,主要实验菌株包括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等,用于重金属的吸附实验,旨在为利用乳酸菌吸附重金属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实验从多种实验菌株中筛选出一株植物乳杆菌121,该菌株对重金属吸附效果较优。通过对植物乳杆菌121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确定了植物乳杆菌121在6小时处于对数期,并收集处于对数期的菌体细胞进行实验;分别通过高温杀菌法、巴氏杀菌法灭活植物乳杆菌121,与未经灭活的植物乳杆菌121进行比较,表明未经灭活的植物乳杆菌121对铅的去除效果最好。

      • TiO2/CNF复合锌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赵绍龙, 刘文勇

        2025-05-3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11

        摘要:

        锌离子电池(ZIBs)作为极具前景的大规模储能体系,其发展仍受制于传统玻璃纤维隔膜机械性能差、厚度大、阻抗较高等缺点,严重阻碍了锌阳极的稳定循环。开发抑制锌枝晶生长以提升锌阳极循环性能的隔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TiO2改性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素(CNF)复合隔膜,旨在通过调控锌离子的传输过程,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通过探讨TiO2负载量对隔膜性能的影响发现,15%TiO2/CNF隔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保组装的电池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其组装的锌/锌对称电池在高电流密度下也能稳定运行,确保了电池的稳定性。而且,其组装的Zn||MnO2全电池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优异的容量保持率,1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71%。因此,基于直接的界面工程策略,简便高效制备了一种TiO2/CNF复合的锌离子电池隔膜,为高性能锌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聚丙烯酰胺/Fe3O4磁诱导取向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谢 涛, 李祥刚, 仝婧婧, 郑虹丽, 殷倩妹, 冯 妍

        2025-05-30, DOI: 10.20269/j.cnki.1674-7100.2025.0012

        摘要:

        以丙烯酰胺(AM)为基体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诱导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酰胺/Fe3O4取向水凝胶。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Fe3O4与聚丙烯酰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子间氢键。采用应变控制型旋转流变仪分别对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进行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该水凝胶取向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行于磁场方向上水凝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要优于垂直于磁场方向。平行于磁场方向上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优于零磁场。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变大,取向结构更加明显。随着AM含量的增加,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聚丙烯酰胺/Fe3O4取向水凝胶在磁响应智能仿生材料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及智能包装关键装备研发专题
      • 聚乳酸改性与应用研究综述

        刘文涛, 徐冠桦, 段瑞侠, 鹿孟张, 袁梦杰, 陈金周

        2021,13(2):3-13, DOI:

        摘要:

        聚乳酸(PLA)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聚乳酸的耐热性、韧性较差,阻隔性也有一定局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才能满足应用环境的要求。对乳酸单体的制备以及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聚乳酸的基本性质、阻隔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在包装行业、农业生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对聚乳酸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聚乳酸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及其表征

        王 露

        2015,7(2):28-31, DOI:

        摘要:

        通过增加高锰酸钾的用量,并将体系改为浓H2SO4与H3PO4的体积比为9:1,对传统Hummers法进行改进,将利用改进后的Hummers法所制得的I-GO与以传统Hummers法所制得的H-G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Hummers法不但工艺简单易操作,而且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不仅具备更多数量的羟基和羧基,且含有一定数量的环氧基团,同时层间距较大,更方便之后的超声剥离,制备层数较少的氧化石墨烯。

      • 有机硅化学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刘胭芝, 李鸿岩, 费 明, 刘 宁

        2012,4(4):31-37, DOI:

        摘要:

        从硅油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硅烷偶联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硅树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体系4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类型有机硅化学改性环氧树脂的已有研究情况,并结合高分子改性材料的高性能化发展现状,展望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发展趋势。已有研究表明,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将向开发具有新型官能团的有机硅环氧树脂以及新型结构的有机硅环氧树脂方向发展。

      • 形状记忆材料研究综述

        李敏, 黎厚斌

        2014,6(4):17-23, DOI:

        摘要:

        综述了镍钛、铜基、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热致型、光致型、电致型、磁致型、化学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以及形状记忆陶瓷的形状记忆机理、特性及其应用现状,并提出形状记忆材料的研究方向为:加强形状记忆合金的抗疲劳性能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改善陶瓷的形状记忆性能,以拓展形状记忆陶瓷的应用领域。

      印刷技术与工艺
      材料工程
      • PET/PBT合金的熔融共混及性能

        陈 静, 刘爱学

        2013,5(3):30-35, DOI:

        摘要:

        论述了PET/PBT合金的熔融共混理论,包括两种材料熔融共混过程中的相容性、结晶性及酯交换反应:PET/PBT共混体系在非晶区是相容的;加工工艺对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影响很大,PET和PBT共混对其结晶过程具有协同效应,可在成型加工时添加成核体系以促进其结晶;酯交换反应会使体系的结晶能力下降。简要讨论了合金的机械性能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合金硬度受体系分子量和淬火时冷却速率的影响,增强合金的弯曲强度可填充改性无机填充剂,合金的缺口敏感性强,缺口冲击强度较低,所以冲击改性常被作为其重要研究对象。PET/PBT合金作为一种工程塑料,现阶段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未来将在电子电器、机械工业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塑料包装袋热合强度的失效模式分析

        张红静, 张国庆, 王翠青

        2015,7(3):27-31, DOI:

        摘要:

        热合强度是考核复合塑料包装袋热合面封口牢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标准中并没有说明测量热合强度时的失效模式。根据QB/T 2358—199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对PET/Al/PA/RCPP结构、OPP/VMPET/PE结构、PET/RCPP结构、PET/Al/PA/RCPP结构薄膜和阴阳镀铝复合薄膜几种不同材质塑料包装袋进行了热合强度试验,总结得出了5种失效模式,即热封层剥离、热封边缘断裂、薄膜断裂、薄膜分层、先分离后撕裂,结合测量曲线图与失效模式图,分析了各失效模式的形成原因,以便有效指导与改进塑料包装袋的生产工艺。

      • PVA涂布液的改性研究

        向贤伟, 赵文迪

        2011,3(4):33-38, DOI:

        摘要:

        PVA涂布液主要经历了耐水改性研究和纳米改性研究2个阶段。PVA耐水改性主要包括缩醛化改性、氨基树脂改性、尿素改性、硼酸改性、硅烷偶联剂改性、阳离子化改性等,纳米改性主要包括纳米SiO2改性、纳米CaCO3改性、纳米TiO2改性、层状硅酸盐改性等。改性PVA涂布膜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黏结性能、阻隔性能,价格相对便宜,且在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绿色环保,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 覆膜铁:金属食品包装的“绿色革命”

        刘志浩, 曾 科, 赵宇晖

        2012,4(4):9-15, DOI:

        摘要:

        资源节约、绿色环保与食品安全正日益成为世界包装发展的主流元素,为顺应这一潮流,传统金属包装行业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一款新型包装材料——覆膜铁。从覆膜铁的原材料构成、结构特征、生产工艺、食品罐用生产加工工艺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其显著的优势契合和满足了21世纪包装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必将引领金属食品饮料包装行业的一场“绿色革命”。

      艺术设计
      • 卡桑德尔海报作品探析

        邓 伟, 吴 卫

        2015,7(2):74-78, DOI:

        摘要:

        卡桑德尔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著名的商业招贴设计师。他善于运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重新排列,体现出艺术作品的理性;善于运用聚散的组合线条,并加以变化,创造出富有张力的画面;善于运用独特的构图视角,并通过运用对比手法,渲染出夸张而立体化的空间。他的商业海报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其艺术价值影响深远,至今是平面设计界的一面标杆。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热定型温度对改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王 宝, 尹化洁, 王丽媛

        2013,5(4):1-4, DOI:

        摘要:

        为研究热定型温度对改性双向拉伸聚酯(BOPET)薄膜性能的影响,对两种热定型温度的BOPET薄膜的结构、结晶度、热效应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BOPET薄膜经不同温度热定型后,其化学组成未发生变化,但是其结晶状态发生了变化,热定型温度的提高会导致BOPET薄膜的结晶度降低;提高热定型温度对树脂Tg及熔点影响不大,而随着热定型温度的提高,冷结晶峰起始温度及峰顶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提高热定型温度有利于抑制BOPET的二次结晶能力。

      • PVA热收缩包装薄膜的研究与应用

        王会芬, 郝喜海, 李 奎

        2012,4(4):21-25, DOI:

        摘要:

        PVA热收缩薄膜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目前其生产方法主要有流涎法(湿法)和挤出吹塑法(干法),其热收缩工艺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PVA薄膜通过增塑改性可以降低结晶度,从而增加热收缩性能。其中,增塑改性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增塑剂,拉伸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拉伸温度和拉伸倍数,骤冷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冷却温度及受冷均匀,收缩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收缩温度。PVA热收缩薄膜的市场应用空间较大,其研究方向主要为新型绿色可降解热收缩包装薄膜。

      • 纳米铜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应用

        钱俊, 苏亚兰, 周奕华, 万云蕾

        2014,6(4):39-43, DOI:

        摘要:

        综述了纳米铜粒子的制备方法,即机械球磨法、辐射合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物理制备法及化学制备法,探讨了改进纳米铜导电油墨防氧化、低温烧结、导电性能等关键问题,以及纳米铜导电油墨在印刷RFID电子标签、薄膜开关、触摸屏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纳米铜导电油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抗氧化、低温烧结、多种印刷方式及产品应用等研究。

      发展论坛
      • 生物降解塑料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戴宏民,戴佩华,戴佩燕

        2023,15(5):61-68, DOI: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加大力度禁止和限制不易回收、易污染的一次性塑料产品。生物降解塑料成为替代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最佳选择。生物降解塑料分为生物基和石化基两大类。前者按制作方法细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全淀粉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共同参与获得的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型生物降解塑料、共混型生物降解塑料)和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后者是以煤或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原料,用化学合成法由单体聚合而成,代表性品种有聚丁二酸丁二酯(PBS)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等,该类塑料均基于脂肪族聚酯,分子链上的酯基结构决定了它们易被微生物或酶降解。从上述各类生物降解塑料的加工制作方法、性能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全球、国内外产能状况展开论述。未来,我国应重点发展淀粉基、PLA、 PBAT等三大生物降解塑料,应重视对高分子设计法的研究。

      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
      • Kubelka-Munk理论及其在混合矿物 颜料配色中的应用

        雷江胜, 补雅晶

        2017,9(1):28-33, DOI:

        摘要:

        选取石青、石绿、水晶末3种矿物颜料,通过不同的比例将它们进行混合,并测量各混合颜料的光谱反射率。利用双常数Kubelka-Munk理论计算出3种颜料各自的吸收系数K 和散射系数S的值,利用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加和性,通过计算机配色得到混合颜料理论上的光谱反射率值,并与前面直接测得的光谱反射率对比,计算其色差和均方根。同时, 通过纯颜料的K/S值并利用其加和性进行计算机配色,得到单常数K-M理论配色后的K/S值,计算其对应的光谱反射率。再将单常数K-M理论配色后的光谱反射率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光 谱反射率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色差和均方根,最后根据两组色差值和均方根评价单常数和双常数K-M理论在混合矿物颜料配色时的表现。结果表明,双常数K-M理论应用在3种颜料 混合的情况时,能得到较为满意的配色结果。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 聚乙烯醇的塑化改性及其加工工艺研究

        李 奎, 刘亦武, 刘跃军

        2013,5(2):20-25, DOI:

        摘要:

        以甘油、二乙醇胺和山梨醇为复配增塑剂,首先对PVA进行预塑化处理,再通过密炼机对预塑化后的PVA进行塑化加工,然后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膜法,将其制备为改性PVA薄膜。系统研究了改性PVA的塑化加工工艺,得出了最佳的塑化加工工艺条件,并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拉力机对改性PVA薄膜的热熔融行为、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甘油/二乙醇胺/山梨醇复配质量比为1:1:1时,塑化剂分子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增塑效应,显著地降低了PVA的热熔融温度;改性PVA的最佳预塑化条件为50 ℃的预塑化温度下,预塑化12 h;最佳密炼工艺条件为180 ℃的混炼温度、30 r/min的转速下,混炼20 min。在此最佳塑化加工工艺条件下,当复配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5%(各复配增塑剂的复配质量比为1:1:1)时,改性PVA的熔点为161.6 ℃,相对于纯PVA下降了33.4 ℃。

      塑料软包装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工业大学

主编:罗咸辉

电话:0731-22183037

邮箱:baozhuangxuebao@163.com

期刊检索
提交
元数据检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