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期刊与建构中国自主学术体系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 殷晓元副校长一行拜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殷晓元副校长一行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 湘潭大学期刊社王洁群、颜佳华教授来校讲学
杂志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刊登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及其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为主,以反映校内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目标;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扶植优秀人才、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为己任。《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第二届湖湘优秀出版物。 查看全部
  • 当前目录
  • 优先发表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方式: |
      “四史”研究
      • 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史述论

        武力,张克利

        2024,29(5):1-9, DOI:

        摘要: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始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地位。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开始,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每个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都受这个时期的发展要求和改革条件制约,都需要智慧和勇气。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难度最大,首当其冲,而且决定了中国发展的方向,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平衡。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社会主义矛盾变化和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国有企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党建引领、战略安全、监督考核和积极灵活、主动创新、科技领跑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增强了核心功能,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彰显出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体现出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46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其历程虽然艰难,但取得了显著成功,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公有制是可以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

      • 1978年以来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述论

        李扬

        2024,29(5):10-20, DOI:

        摘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突破单一公有制教条,允许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92年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更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市场、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自身的不规范问题以及与公有制经济的矛盾,也引发了争议。对此,中央于2002年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并在市场准入、要素使用和产权保护等方面颁行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红利,实施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全力为民营经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严重冲击、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艰难转型的复杂形势下,中共中央以更大决心力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得到更充分发展,但支持其发展应采用法治的手段,同时要注意辨别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矛盾背后更为复杂的其他矛盾,对症下药,以法治的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两个必然”思想的实践指向探赜

        胡晓梅

        2024,29(5):21-28, DOI:

        摘要: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并存和斗争中,社会主义制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对“两个必然”的实现充满信心的同时,在现实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两个必然”的条件下,推动“两个必然”思想进入新境界,要展现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肩负的崇高责任和表率作用,发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主体作用,加强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宣传。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历史-文化语境分析——兼论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汇合

        高欢欢,汪庆玲

        2024,29(5):29-36, DOI: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结合既非硬凑,也非“拼盘”,更不是概念、范畴的简单复制。从二者结合前的历史语境看,19世纪后半叶开始,“合取”思潮的渐行与“两种文明”的式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打开方便之门。从二者结合前的文化语境看,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失望与期望、对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向往与反思,这两种矛盾心理的弥合为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提供文化机缘。由此,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西方又批判反思西方资本主义的学说,既解答了中华民族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质疑,又弥合了中国民众要拯救民族传统、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又不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实现的两重心理意愿。其拯救民族方式上的特殊要求预示了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历史必然。

      • 延安时期红色歌剧的道德感化功能及当代启示

        郁甲坤,龚羽霏

        2024,29(5):37-44, DOI:

        摘要:

        延安时期红色歌剧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对夺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殷切期许,其内在的道德感化功能是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延安时期红色歌剧在团结性道德叙事和革命性道德叙事上意义显著,其激发人民群众的团结意识和斗争意志,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凝聚向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延安时期红色歌剧对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激励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赓续和实现延安时期红色歌剧的道德感化功能需要从认知、媒介和实践上下功夫。

      经济与管理
      • 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脱钩关系研究

        殷章馨,唐月亮

        2024,29(5):45-54, DOI:

        摘要:

        基于2010—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县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泰尔系数、Tapio脱钩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分别表现出波动增长和持续缩小的演化态势;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发展水平大于片区均值的县域单元数量有所减少。2019年前,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脱钩类型为强脱钩;新冠疫情时期,弱负脱钩类型的县域单元数量急剧上升。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存在旅游发展水平向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据此,建议加强县域间的横向联系,建立健全旅游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旅游强县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促进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脱钩。

      • 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长沙地铁三号线1期为例

        曾楠,刘鑫,左跃峰

        2024,29(5):55-60, DOI:

        摘要:

        以长沙地铁三号线1期为例,采用特征价格法,从可达性特征、建筑特征、配套特征3个方面,计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25 km范围内,长沙地铁三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溢价影响显著,其均价提升约8.2%;在1.25~1.75 km范围内,其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有限。同时,其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在不同行政区域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溢价效应由湘江新区洋湖板块向河东沿江板块递增,传统板块内增速放缓,再由传统板块向长沙县松雅湖板块递增。据此,政府应完善相关区域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房地产企业应根据与站点的距离进行差异化楼盘开发;另外,可采取综合开发模式,以减轻政府地铁建设的财政负担。

      • “码上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四维探析

        李雅兴,唐博雅

        2024,29(5):61-68, DOI:

        摘要:

        “码上治理”这一新兴数字化治理方式在乡村的实践,契合了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码上治理”在乡村政务公开、巡察监督、保障帮扶、整顿治理、群众自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数字素养相对欠缺、传统观念与数字治理思维相冲突等先天融合困境,以及缺乏整体规划、数字治理失范、信息安全风险等后天产生的新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强乡村数字治理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乡村数字人才支撑体系、搭建乡村数字应用多元场景、建立乡村数字治理考评机制、提升乡村数字安全保障能力等策略优化发展路径,赋能“码上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 中小城市大学生本地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王乾,丰怀方,陈勇

        2024,29(5):69-74, DOI:

        摘要:

        中小城市大学生本地就业面临人口流动规模持续扩大、地方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本地产业发展政策与毕业生匹配度不高、地域偏见与家庭认知局限等诸多困难与挑战。这些困难与挑战源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和个人发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有效推进中小城市大学生实现本地就业,需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大学生”等多元动力机制,加强政策激励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情感文化认同,以增强大学生本地就业的“保障力”“承载力”“引导力”“凝聚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本地就业的意愿和成功率,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学研究
      •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的明清诗词书写

        葛文峰

        2024,29(5):75-81, DOI:

        摘要: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对明清诗词的书写,从诗人词人与作品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批评与丰富的史述,反映了其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入化的学术过程。文学史著的书写侧重点映射出不同编者的研究风格,折射出英语世界学者对明清诗词评判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变化。

      • 歌谣与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听觉符号中毛泽东形象的构建

        牛宏程

        2024,29(5):82-89, DOI:

        摘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形象作为听觉的政治符号传播,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毛泽东形象作为听觉的政治符号在歌谣中具有三个维度的文化意义,即毛泽东是革命理论的建构者,是救国道路的开拓者,还是为民服务的实践者。听觉符号中毛泽东形象的传播,筑牢了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了民族情感认同,形塑了民族共同理想,并在引领政治生态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影视与传播
      • 王家卫电影文本语言风格探析

        颜胤盛,黄思洋

        2024,29(5):90-97, DOI:

        摘要:

        王家卫电影的文本语言独树一帜,尤其注重表现主人公的情感流向,在诗意化叙事场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运用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表意,使得数字与时空、意象与记忆、独白与情感产生互联;运用错位的技法进行编码,使得文本语言与外部声响、人物行为和镜头场景之间呈现出矛盾的表意结构,在冲突中增强了情感表现;运用诗性语言解蔽真善美,使得文本语言中潜在的“情景合一”“理性超脱”“把握此在”内涵在叙事空间中得以充分显现,带给观众丰赡的人生启示。

      • 智媒时代综合社科类出版机构微博传播网络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何地,肖兵艳

        2024,29(5):98-106, DOI:

        摘要:

        在智媒时代,传播主体、渠道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其给厘清综合社科类出版机构的信息传播行动者网络以及其如何与受众建立稳定强关系的传播网络等问题带来挑战。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9家综合社科类出版机构微博账号发布的信息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媒时代综合社科类出版机构微博传播网络信息由信源发出后,经意见领袖和平台进一步传递至普通用户;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具有桥接作用,其通过日常互动将信源和受众间的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且呈现圈子式的网络特征。

      历史与文化
      • 日记视域下王船山《读通鉴论》阅读接受史

        赵斌

        2024,29(5):107-114, DOI:

        摘要:

        从文人日记的相关记载看,金陵版《船山遗书》出版后,王船山的《读通鉴论》一时间成了畅销书,成了广受文人阅读的历史论著。《读通鉴论》的集中阅读时段是在金陵版《船山遗书》出版之后的同治年间、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戊戌变法前后,随着西方侵略者入侵,救亡图存成了时代唯一主题,《读通鉴论》史学思想受到当时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对晚清思想革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中国近现代历史来看,每到历史转折时期,《读通鉴论》都会成为热读书籍,其流播也越发广泛。

      • 养德、冶性、陶情:《乐记》之“致乐以治心”

        聂蕾

        2024,29(5):115-120, DOI:

        摘要:

        《乐记》总结并诠释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其“致乐以治心”这一重要观点,强调音乐是人所创作的一种声音艺术,并从多方面深刻影响人的身心塑造。其认为,“致乐”可使伦理得以彰明,使人气性平和;更重要的是,“致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最终助推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从粗野之人向文明文雅之人转变。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影视与传播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
      • 设计意境的美学探究

        孙湘明, 杜进

        2008,13(6):75-77, DOI:

        摘要:

        设计实质上是实用艺术, 其内在的审美/ 意境0包括设计的功利意境、审美意境和伦理意境。设计意境的美 学本质不是孤立的物象, 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设计意境具有文化性、交互性、差异性、形式感等美学特征。

      湖南作家作品研究
      语言学研究
      • 刘殿爵《道德经》英译本研究——以“天下”一词为例

        温军超

        2013,18(6):129-134, DOI:

        摘要:

        作为译坛权威之作的刘殿爵《道德经》英译,契合了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的思想。以“天下”一词为突破口对译文进行梳理分析,既能凸显出道家(教)思想对“天下”观念的构建功效,同时也有助于勾勒出刘殿爵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幕后的改写因素。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寻求平衡是刘殿爵的翻译策略。凸显中华文化魅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赞助人的企鹅出版集团以及《道德经》本身的诗学元素都成为了《道德经》改写的幕后主导因素。

      宗教文化艺术研究
      • 西印度所见舍卫城大神变佛教造像十例

        张同标

        2012,17(1):60-65, DOI:

        摘要: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宏大场景,作为程式化的造像遍布于西印度诸石窟。就西印度石窟所见,这类造像有繁简不同的造像图像,但均以“并蒂莲花”、“千佛化现”和“双龙擎莲”为图像特征,并影响了耆那教造像和印度教造像,也是古印度后期密教造像的图式渊源之一。“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对中国佛教美术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政治学与伦理学
      • 论道家和道教的性别观

        刘玮玮

        2008,13(4):82-84, DOI:

        摘要:

        道家、道教的性别观是一种强调两性和谐的性别观。在两性地位问题上 ,道家、道教认为男女同“道 ” ,其社会地位应该是等同的。在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问题上 ,道家、道教强调 “阴阳并重 ” ,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同时加以肯定。在两性关系问题上 ,道家、道教追求 “阴阳和合 ”的境界 ,亦即男女两性和谐共生、构成有机统一体。

      艺术设计研究
      • 川久保玲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探析

        汪婷婷, 朱和平

        2008,13(3):96-99, DOI:

        摘要:

        川久保玲 (Rei Kawakubo)作为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师 ,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风格 ,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服装的造型上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 ,对服装结构进行重新解构和组合 ,运用解构主义的处理效果 ,采用不对称的裁剪、利落的线条以及独特的色调来进行设计 ,强调面料的独特性和混合性图案的拼贴等。通过研究川久保玲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阐释其设计作品的传承效用。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专题研究
      • 翻译规范研究的描写性走向

        罗虹

        2011,16(6):94-96, DOI:

        摘要:

        与其说翻译规范的规定性研究和描写性研究是两种研究方法,不如说它们是两种研究态度。前者主张翻译标准的一元论,后者则倡导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我们主张以西方有关描写性翻译规范研究的成果为理论参照,结合我国现阶段翻译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展开描写性翻译规范研究的理论构想和意义。

      文学研究
      现当代文学研究
      • 《汉志·诗赋略》分类论略

        左宜华, 陈祥谦

        2013,18(1):84-88, DOI:

        摘要: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等问题为后世论争焦点。返归历史语境考索《汉志》分类的基本义例,整体观照并辨析《诗赋略》涵盖的文体、归类方式及内部之种属关系,探讨《汉志》的流变,可以廓清《诗赋略》原本源于《诗》的荀赋、杂赋,肇端楚辞的屈赋、陆赋,乐府采录的歌诗三类编目之事实。

      艺术设计研究
      • 唐代妇女着男装原因探析

        王 涛

        2008,13(2):97-100, DOI:

        摘要:

        唐代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 从宫廷侍女到仕流之妻, 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现象的出现与 唐朝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女权意识的崛起以及佛教道教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基于 此才产生了唐代妇女服饰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警察权保障专题研究特约专栏
      影视与传播研究
      • 海登 ·怀特历史诗学研究综述

        翟恒兴

        2009,14(4):77-80, DOI:

        摘要:

        海登 ·怀特庞大的历史诗学体系建构 ,引起整个人文领域的关注。历史学领域对其历史诗学理论的颠倒实证主义的隐喻叙述主义”研究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 :“反历史 ”、“非历史 ”和“思辨的历史 ”。文学与诗学领域对海登 ·怀特历史诗学的研究还处于基本评介阶段上。在叙事学领域 ,海登 ·怀特历史诗学被称为 ,怀特本人被当作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和史学性元小说家。

      宗教文化艺术研究
      • 西印度所见舍卫城大神变佛教造像十例(下)

        张同标

        2012,17(3):68-74, DOI:

        摘要: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宏大场景,作为程式化的造像遍布于西印度诸石窟。就西印度石窟所见,这类造像有繁简不同的造像图像,而均以“并蒂莲花”、“千佛化现”和“双龙擎莲”为图像特征,并影响了耆那教造像和印度教造像,也是古印度后期密教造像的图式渊源之一。“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对中国佛教美术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体育研究(仅限湖南工业大学教师)
      • 论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易棉阳

        2008,13(6):107-109, DOI:

        摘要:

        经济史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学科 ,在中国经济学界 ,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史的功用还缺乏清楚的认识 ,甚 至贬斥经济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澄清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 ,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工业大学

主编:胡帆

电话:0731-22183036

邮箱:xuebao168@163.com

期刊检索
提交
元数据检索
高级检索
常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