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栏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2023, 28(1):1-8.

      摘要 (845) HTML (0) PDF 500.60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既有着各国现代化要求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新总结、新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具体而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展现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凸显着我们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走自己的路”的一贯坚持;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呈现着我们党在实践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彰显着我们党对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始终坚守。

    • 三个不同维度下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探析

      2023, 28(1):9-17.

      摘要 (823) HTML (0) PDF 519.00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历经百余年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来看,先进理论指导、优秀传统文化、独特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和力量之盾;从精神维度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自信、中国梦和中国实际发展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底蕴、鲜亮底色和坚强底气;从实践维度来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和坚持系统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价值遵循和方法遵循。

    •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四重维度

      2023, 28(1):18-24.

      摘要 (788) HTML (0) PDF 895.95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关照中国当代现实又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既具有一般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又因其独特意涵,对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道路选择维度看,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从理论创新维度看,它为世界现代化理论新谱系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从文明发展维度看,它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从制度建构维度看,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 >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专题研究
    • 政治抒情诗: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实践方式

      2023, 28(1):25-34.

      摘要 (777) HTML (0) PDF 623.68 K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治抒情诗不仅是贯通中国新诗史,也是贯穿中国新文学史的现象级存在,作为中国新诗中最为成熟的诗歌形态,按历史时段可以简略将其归纳为:一本诗集、两个诗人、三个流派或群体,另加一个具有诗史级意义的诗人艾青。虽然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说法见仁见智,但在审美意识形态语境中对政治抒情诗进行针对性的话语评释,以审美意识形态来特指、诠释政治抒情诗,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关于这点,既可以通过对政治抒情诗文学史层面的宏观考析来印证,更可以从对艾青的个案解析中获知。

    • 情感、启蒙与政治的多重变奏 ——朦胧诗发生的起点、逻辑与变革

      2023, 28(1):35-42.

      摘要 (772) HTML (0) PDF 550.73 K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期以来,朦胧诗发生的起点、逻辑与变革,表现出情感、启蒙与政治的多重变奏。在朦胧诗发生初期,情感的宣泄以及具有洞察力的思考成为其发生的起点;随着朦胧诗诗潮的推进,崛起论的支持以及启蒙思想的根植为其注入了哲学的逻辑结构,并从根本上成为其探索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原生动力;政治在推动朦胧诗成为思想解放先驱的同时,也成为了其创作落潮的命运推手。

    • 荒原归客的政治情思 ——论1980年代昌耀诗歌创作特点

      2023, 28(1):43-51.

      摘要 (801) HTML (0) PDF 585.74 K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0年代对于昌耀来说不仅是其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其诗歌的成熟期。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为这位归来诗人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政治烙印,在感叹命运悲痛的同时,其潜藏在文字底下的政治情思也愈加浓烈,并演化为此一时期其诗歌的创作特点。诗歌对痛苦经历的咀嚼、回味,以及由抒发个体精神苦闷延伸到悲悯人类凄苦宿命的过程,表现出诗人由己及人的生命意识和心忧天下的人文关怀;诗歌对主人公为实现心目中的社会理想而与屈辱苦难命运作斗争的骁勇气概的表现,体现了诗人与使命感、责任感相关的政治道义担当;从这一时期诗人旧作初发表和旧作再创作之改写、重写情况,可以窥视诗人如何处理自我精神需求和实现政治理想之关系。

    • >经济与管理
    • 城镇化趋缓背景下株洲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测度

      2023, 28(1):52-57.

      摘要 (735) HTML (0) PDF 572.78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省株洲市城镇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城镇化速度明显放缓,导致住房需求增长乏力,楼市发展受到冲击。选取影响株洲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行业与微观层面的12个指标,运用综合赋权功效系数法,对株洲房地产市场进行风险测算。结果表明,2016—2020年,株洲房地产市场风险虽仍处于安全区间,但安全系数越来越小,有趋向危险区间的风险。基于此,建议从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提高开发门槛、探索现房销售模式、抓住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机遇等方面,化解城镇化趋缓所带来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23, 28(1):58-64.

      摘要 (682) HTML (0) PDF 4.32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长株潭城市群1995—2018年共6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土地动态度、空间演变等方法分析其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区域生态用地界定为具有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有效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林地、草地和水域。研究区域从时间上看,生态用地数量呈下降趋势;结构占比中林地最大、水域居中、草地最小;林地、草地的生态用地动态度为负值,水域的动态值不稳定。研究区域从空间上看,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不断缩小,生态用地呈破碎化、分离化趋势;重心以东南部和东北角为主,重心集聚性减弱。基于此,建议一体化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完善生态用地法律制度,加大生态修护及保护力度,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 >法学研究
    • 智能合约背景下差异化定价的反垄断法分析

      2023, 28(1):65-76.

      摘要 (762) HTML (0) PDF 584.96 K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能合约的应用解决了个体级差异化定价的技术问题。作为平台经济领域的新兴产物,差异化定价被冠以“大数据杀熟”来粗略概括和全盘否定。对此,应明确差异化定价的准确内涵,进行类型化梳理和实际效果分析,架构立足于平台经济自身特点的审查分析路径。仅凭形式外观符合性和消费者福利的一元价值保护理念否定差异化定价模式的规制逻辑是不足取的,应回归反垄断法多元价值保护理念,结合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理论,重新审视法律意义上的价格歧视认定标准;应做好市场规制法的综合衔接,确保法适用的准确性;结合平台经济发展现状,反思调整宏观监管理念;坚持市场化解决途径,构建数据开放规则,将竞争机制引入差异化定价模式。

    • 第三人代为履行的解释论 ——基于涉他合同之体系定位

      2023, 28(1):77-86.

      摘要 (713) HTML (0) PDF 541.18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涉他合同的崭新条款,《民法典》第524条是为维护第三人利益而设,存有广阔的适用和解释空间,但也有待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归纳。为了更好地区分相关制度,其在概念选择上有赖于涉他合同体系的清晰梳理。对于引入意定代位制度来拓宽本条的适用范围在学界上颇有争议,由于法典上已经规定了债权转让及由第三人履行制度,因而目前仍不具备引入的必要性,否则极易发生混淆与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同时,基于三方利益平衡之考虑,有利益牵涉之第三人原则上无需以债权人或债务人同意为要件,但不得损害债权人权益且需履行对债务人的通知义务。在如何对抽象的合法利益进行具象化解释时,我国采取比较法上限缩解释的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实践案例进行类型化限定。随后可通过完善代位追偿权来维护第三人权益,但前提是第三人清偿时不得损害在先权利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部分履行场合之债权人,以便更好地类推适用《民法典》第531条、第700条但书之规定。

    • 非洲文学国族想象的话语困境与批评重构

      2023, 28(1):87-93.

      摘要 (701) HTML (0) PDF 484.22 K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相比于处于主流与中心位置的西方文学,非洲文学无论创作还是批评都处于边缘的位置,其边缘身份源自西方他者的操控及非洲文学主体性的迷失,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现代非洲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非洲作家在自塑非洲形象时,一直试图将民族国家文化的本土化嵌入现代性的结构中,以获取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视域;从他塑到自塑,体现出非洲文学超越西方话语制导的理论自觉。在廓清非洲文学“殖民内置”与“自我东方主义”的基础上,非洲文学批评应植入“对位批评”的话语形态,为重构非洲文学现代传统及自主批评体系夯实基础。

    • 布洛赫“尚未”视域中的“现实”概念 及其文学表达

      2023, 28(1):94-100.

      摘要 (737) HTML (0) PDF 437.96 K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布洛赫从“尚未”范畴出发,构建了朝向乌托邦的开放的体系。“尚未意识”和“尚未存在”扩展了“现实”的边界,由此,过去没有或没能发生的,现在处于动态过程之中的,将来必然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都因寓居其中的可能性而成为现实的一部分;现实不再只是既有之物,其还将客观可能延长线上部分囊括其中。基于“尚未”视域下的“现实”概念,布洛赫为表现主义辩护;同时,以歌德的《浮士德》为例,布洛赫赋予浮士德终极一生的探索之旅以超越性特征,并认为他是“乌托邦人类的典范”。

    • >历史与文化
    • 论“湘品出湘”包装策略

      2023, 28(1):101-108.

      摘要 (747) HTML (0) PDF 498.30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湘品”要“出湘”,离不开包装。为此,应针对“湘品出湘”包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症结,坚持以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和创新战略为导向,按照“立根-树点-连线-扩域”的战略思路,以“依托湖湘特色,聚力科技发展,瞄准时代前沿,多元要素集聚”为战略重点,聚焦“对湘的把握、对品的升级、对出的延伸、对湘的拓展”核心目标,着力构建湘品出湘“同心圆”包装联动机制及内生创意系统,以助力湘品出湘。

    • 《荀子》英译自传播价值取向探析

      2023, 28(1):109-116.

      摘要 (708) HTML (0) PDF 566.23 K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荀子》英译传播经历了从基本忽视,到部分、整体价值发掘,并渐成热潮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早期单篇英译、中期节译选译、后期全译三个主要阶段。早期两个单篇英译对荀子思想持否定和肯定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期节译选译根据译者各自偏好重点译介,后期两个全译本则分别采取专业型学术化详尽译介和面向大学生的普及型大众化译介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共同推动了西方荀学热潮的形成。《荀子》英译传播未受源出国主流机构推动,以西方学者为主体,受众自主选择、翻译、传播、吸纳,并不断扩散,呈明显“自传播”特征。其文化特异性新颖性和独特价值是其英译传播的文化内因,西方读者对中国视角中国文化的内在需求是其英译传播的文化外因,西方荀学热是《荀子》文化价值吸引与西方文化内需完美契合的结果。

    • 娱神与娱人的融合 ——从楚国“虎座立鸟架鼓”窥探先秦礼乐制度的 世俗化转向

      2023, 28(1):117-124.

      摘要 (704) HTML (0) PDF 4.12 M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虎座立鸟架鼓是楚国工匠依据当时的工艺技巧、审美意识而创作的一种击打乐器,是礼乐制度从规范化到世俗化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以虎座立鸟架鼓为观照对象,可窥探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规范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演变历程。虎座立鸟架鼓从庄重到新奇的器型演变,从“夏黑殷白”到“尚朱尚赤”的色彩演变,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演变,证明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世俗化转向。东周时期音乐文化由“朝”向“野”、由“神”向“人”演变的进程,促进了不同阶层乐享方式的交融,也促进了乐器类型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