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栏
    •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企业哲学建构探析

      2022, 27(6):1-6.

      摘要 (661) HTML (0) PDF 434.28 K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论述相当充分。为应对新形势、新问题,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企业哲学已迫在眉睫。新的发展阶段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企业哲学应立足于此。结合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企业和企业家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共二十大报告,探索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企业哲学的建构,重要内容是把握新历史阶段的企业发展大势,培育、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追求企业和企业家的健康发展。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涵

      2022, 27(6):7-13.

      摘要 (663) HTML (0) PDF 823.57 K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智慧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成果,其不仅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也在生态文明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论证和科学回答,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西式现代化道路,在现实的实践领域实现了二者的逻辑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开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同时,更是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提出了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实践路径。

    • 新时代谱写我国民主法治新篇章及其逻辑

      2022, 27(6):14-19.

      摘要 (634) HTML (0) PDF 382.39 K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共二十大报告把民主与法治分别独立设章,凸现了对两个问题的重视。理解这两个方面的伟大成就和新境界,有助于切实增强制度自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主要是相对于西方民主而言的,全过程只是形式,人民民主才是本质,在研究和宣传中不能舍本逐末,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创新而抓住枝节问题大做文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结合学习报告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 >经济与管理
    • 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游客情绪唤醒和拥护的影响 ——谣言和个体涉入的调节作用

      2022, 27(6):20-28.

      摘要 (650) HTML (0) PDF 4.24 M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心理图像理论及SOR理论,对两种旅游目的地形象(朴素形象与再评价形象)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研究了游客的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和拥护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谣言和游客对谣言的个体涉入程度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情绪唤醒影响中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朴素形象和再评价形象存在显著差异,再评价形象对情绪唤醒和游客拥护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拥护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无论谣言存在与否,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和拥护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谣言弱化了再评价形象对情绪唤醒的积极影响;游客对谣言的个体涉入程度越低,其对再评价形象的情绪唤醒影响越大,反之,个体涉入程度越高,这种影响越弱。

    •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

      2022, 27(6):29-37.

      摘要 (667) HTML (0) PDF 2.45 M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中介变量创业拼凑及调节变量返乡创业政策感知,探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正向影响乡贤返乡创业意愿;创业拼凑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返乡创业政策感知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乡贤返乡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返乡创业政策感知正向调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创业拼凑影响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基于此,建议乡贤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创业资源整合,政府加大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力度,以提升乡贤返乡创业意愿。

    • 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现状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 27(6):38-46.

      摘要 (650) HTML (0) PDF 28.65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收录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的发文趋势、关键词分布、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等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变检测算法分析,梳理2002—2021年国内数字货币研究脉络变迁。研究表明:数字货币研究聚焦于政治规范、属性分类、技术研发和经济影响4个板块,但其研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数字货币研究的成果应用、信用规范、技术创新和价值保证将持续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 基于用户技术接受模型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研究 ——以深圳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为例

      2022, 27(6):47-54.

      摘要 (542) HTML (0) PDF 585.08 K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用户使用视角出发,基于用户技术接受模型,以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为例,设计14个观察指标,研究政府开放数据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具有开放有序、回应及时和激励正向三大特色,同时存在创设数据场景不丰富、获取数据资源途径单一、利用成果数量少及质量不高、平台用户评价不积极及参与度低等不足。据此,提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升用户数字素养、构建政府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

    • >文学研究
    • 继承与创造: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生成

      2022, 27(6):55-62.

      摘要 (580) HTML (0) PDF 1.13 M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莎士比亚戏剧经典地位的确立与其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创造性继承紧密关联,西方文学传统为莎士比亚戏剧提供了生发、成长和繁衍的土壤:古希腊罗马经典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得以借鉴和改写;意大利作家的创剧手法被巧妙运用;英国本土作家关注的主题被继续探讨;《圣经》和《编年史》中的素材和史料被广泛选用。莎士比亚戏剧对西方文学传统的“继承性创作”或“创造性摹仿”,在诗性语言的运用、伪装人物的塑造、批判性的人伦教育、戏剧结构的革新、圆型人物的塑造、启蒙思想的彰显、自由意志命运观的演绎诸方面成就斐然,为推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因此确立了它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 董永传说的民族重构与叙事增值 ——以壮族《董永和仙女歌》为例

      2022, 27(6):63-70.

      摘要 (534) HTML (0) PDF 673.91 K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董永传说深受壮族民众喜爱,其中广西忻城县的古壮字歌本《董永和仙女歌》在诸多壮族民间重构董永传说中较有代表性。通过壮、汉版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该古壮字歌本主要借源于明朝话本《董永遇仙传》和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通过置换式重构,《董永和仙女歌》强化“孝”叙事与神话原型,暗示姑舅表婚叙事的失败,融合婚姻与家庭伦理叙事,彰显叙事的张力。通过增添式重构,《董永和仙女歌》阐释行孝叙事因果,展现“女强男弱”的重复律叙事,使得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优化了叙事手法。董永传说的跨族重构,使得中华民族共有的董永传说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叙事增值,表现了各族人民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

    • >影视与传播
    • 《送我上青云》:都市独立女性影像书写的新境界

      2022, 27(6):71-77.

      摘要 (564) HTML (0) PDF 468.18 K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影《送我上青云》的意义不在于揭示当代社会的男权压迫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是在中国男女基本平等的背景下,以盛男这个形象阐释了当代都市女性的独立内涵,揭示了她们孤独的生存处境以及这种困境形成的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探索了独立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将当代中国女性影像书写推到了一个新境界。

    • 基于语料库的《经济学人》涉华新冠肺炎报道 国家形象话语建构

      2022, 27(6):78-89.

      摘要 (591) HTML (0) PDF 38.06 M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自建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语料库,对主题词、问讯词搭配网络和索引行细致梳理和挖掘,研究发现,《经济学人》涉华疫情报道主要聚焦于外交、媒体宣传、领导官员等领域来进行议程设置,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其将中国歪曲为对内“噤声”、通过舆论宣传“美化”抗疫成果,对外(尤指美国)“强势对立”、积极地在国际舆论场发声以提升自身国际形象、试图在疫情期间“占领全球领导力之高地”的形象。《经济学人》大多数报道叙述都呈现出明显的消极语义韵特征和带有偏见的态度立场,并一再强调中西政治意识形态之别,将疫情政治化。我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话语策略和表达方式来重塑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

    • >历史与文化
    • 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群际接触的 作用机制及当代启示 ——基于高甲布努瑶歌文本的研究

      2022, 27(6):90-96.

      摘要 (568) HTML (0) PDF 578.05 K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甲布努瑶歌文本是瑶族用壮族古壮字传抄并以北部壮语方言为主要演述语言的民间口承文献。桂西北壮汉瑶三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征为群际接触提供重要场域,也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空间基础。受接触场景中政治、交通、经济与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的群际接触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接触情况,其群际接触的中介变量包括群体间的依存关系、群际互动、群际情绪和认知因素等,这些中介变量所凝练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推动民族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文化自信视域下炎帝文化研究之现状、问题与策略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

      2022, 27(6):97-105.

      摘要 (589) HTML (0) PDF 558.06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炎帝文化研究成就斐然,研究内容除了传统所涉炎帝文化源流、内涵、价值以及炎帝祭祀等之外,还增添了诸如炎帝文化传播、炎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视域审视当下炎帝文化研究,其存在着时代性不足、创新性不够之缺憾。新时代炎帝文化研究应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与弘扬,努力提高研究的时代性创新性,直面炎帝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陈汉章任职中央大学考述

      2022, 27(6):106-114.

      摘要 (544) HTML (0) PDF 661.83 K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研究对陈汉章在中央大学任职历程的研述过于简略,存在叙事不明、考索失当等问题。重新整理考订陈汉章遗留信函可知,他在史学系主任任上进行的聘教工作一波三折,他不得已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才将史学系推入正轨。这一系列操作一方面展示出陈汉章非凡的人事智慧,另一方面从侧面论证了中央大学能成为全国最高学府并非仅靠政治和地缘因素,更赖全校上下戮力同心。与此同时,柳诒徵联合校长张乃燕力促陈汉章兼修《江苏通志》,但此举间接造成系内中史乏人,陈汉章遂荐长子陈庆麒任职。依据陈训慈的回忆及其他相关史料的佐证,中央大学因史学系学生和系主任雷海宗对陈庆麒的授课水平大为不满而拒绝延聘;陈汉章因荐举程序不当而担负连带责任,于1930年夏黯然离场,表露出大师光环下的玷缺之面。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