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哲学与政治
    • 托洛茨基与新经济政策 ——基于与斯大林、布哈林等相比较的视域

      2022, 27(3):1-9.

      摘要 (712) HTML (0) PDF 484.89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绕新经济政策,托洛茨基在列宁去世前后的党内论争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既与列宁达成了相当的共识,也存在着侧重点的不同。托洛茨基强调新经济政策应以发展国有大工业为中心,以此作为平衡工农业、以社会主义因素主导资本主义因素的枢纽。且由于以国有工业为中心,因此强调“统一计划”的地位。托洛茨基与布哈林在经济发展上提出了两种对立的思路;而1928年后斯大林的“超工业化”、强制农业集体化不仅与托洛茨基的渐进政策有量的不同,也有质的差别。托洛茨基不是“先知”,其视域中也有严重的盲点;但他的工业化思想,工人民主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思想,以工业为枢纽扼制阶级分化、实现工农业平衡的思想,则不仅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十分宝贵的发展,且至今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民粹主义“人民观”辨析

      2022, 27(3):10-18.

      摘要 (734) HTML (0) PDF 478.80 K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粹主义打着“人民主权”的旗号,企图以“人民的名义”煽动平民大众反精英、反建制,会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冲击。明晰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群众”范畴与民粹主义语境中的“人民”概念,探赜唯物史观如何阐释“人民群众”和“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清民粹主义如何处理“精英”与“大众”的关系,厘清群众史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表现和民粹主义“人民观”在西方政治文明中的体现,才能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界限,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湖南省十所高校的调查

      2022, 27(3):19-26.

      摘要 (665) HTML (0) PDF 478.91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类型的十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生态意识不强、课程体系不全、专业师资不足等突出问题。各高校须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运行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以充分发挥高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 >经济与管理
    • 媒体关注与财务杠杆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印象管理的影响

      2022, 27(3):27-35.

      摘要 (733) HTML (0) PDF 955.82 K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心理学中的印象管理理论,以2015—2019年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媒体关注与财务杠杆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也越高;财务杠杆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媒体关注与财务杠杆的交互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环境敏感型行业相比,在环境敏感型行业中媒体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基于此,企业应正确面对媒体关注的压力,注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政府需约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并重点监管和审查高污染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 CEO差序来源对民营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

      2022, 27(3):36-45.

      摘要 (660) HTML (0) PDF 772.72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差序格局理论,将CEO来源按关系亲疏分为本人、亲人、熟人和外人CEO,以2007—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CEO差序来源对企业创新产出的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EO差序来源对民营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负,即CEO差序来源越疏远,民营上市公司创新产出越少;创新投入在CEO差序来源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持有水平调节了CEO差序来源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据此,建议民营上市公司在聘请CEO时,优先选择亲人CEO和熟人CEO,在亲人CEO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可聘用熟人CEO,这样,更能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企业应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现金持有水平,为企业创新活动奠定基础。

    • 广告诉求、产品类型和自我建构 对消费者旅游意向的影响

      2022, 27(3):46-54.

      摘要 (686) HTML (0) PDF 1.17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和自我建构理论,运用实验法,研究了广告诉求(理性/感性)及产品类型(人文/自然)经自我建构(独立/相依)调节后对消费者旅游意向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广告诉求对消费者旅游意向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理性广告诉求,感性广告诉求更能引发消费者的旅游意向;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对消费者旅游意向不存在交互作用,情绪反应在广告诉求对消费者旅游意向的影响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兴趣唤醒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产品类型对消费者旅游意向的影响中,自我建构发挥了调节作用,情绪反应在产品类型和自我建构对消费者旅游意向的影响中也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兴趣唤醒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时,应注重广告的情感表达,充分考虑旅游产品与消费者的匹配度,并重视消费者的情绪反应。

    • 20世纪美国黑人大迁徙与南部三农问题之关系

      2022, 27(3):55-61.

      摘要 (656) HTML (0) PDF 531.83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北战争后,美国南部长期面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等三农问题。上述问题与南部的种族问题相互交织,加剧了南部社会的落后与黑暗。这其中,南部黑人受害最为深重,他们被迫大规模迁徙到美国其他地区。20世纪美国有两次黑人大迁徙的高潮,到20世纪70年代有600多万南部黑人迁徙。美国南部的三农问题是黑人大迁徙的经济原因,但黑人大迁徙又反过来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迁徙自由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 >法学研究
    • 居民小区地下人防车位纠纷及其法治路径

      2022, 27(3):62-68.

      摘要 (659) HTML (0) PDF 442.54 K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与居民小区停车位相关的各种矛盾纠纷频发,其中最为激烈的首推居民小区地下人防车位纠纷,其类型主要有产权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及开发商垄断经营引发的纠纷。引发上述纠纷具有多重原因,首要原因是立法规范的模糊与缺失,车位权属的学理分歧也在客观上加剧了纠纷的复杂性,人防车位关联主体与利益的复杂性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居民小区地下人防车位相关问题,必先从理论上厘清居民小区地下人防车位的权利归属,从立法上完善人防车位的综合治理机制,从法律上明确开发商的告知义务。如是,方可达致定纷止争、社会安定之效。

    • 我国监察指定管辖的制度反思与重构

      2022, 27(3):69-75.

      摘要 (647) HTML (0) PDF 393.47 K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监察指定管辖旨在保障监察事项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实践中,监察指定管辖存在监察指定管辖法定事由不明确、作出监察指定管辖决定的主体不统一、指定管辖机关的资格审查不严谨以及管辖衔接错位等问题。究其缘由,主要是监察机关对监察指定管辖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定位存在认识偏差。为修正上述认识偏差,应强调以审判为中心的监察指定管辖模式为导向,明确监察指定管辖的适用范围,合理设置监察指定管辖的具体程序,明确规定监察指定管辖机关的审查资格,推动监察指定管辖制度的完善。

    • >影视与传播
    • 美国教育电影中的“隔都”空间

      2022, 27(3):76-82.

      摘要 (672) HTML (0) PDF 522.71 K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当前一些关于少数族裔“隔都”的教育电影,其主要讲述教师试图以个体的超人意志,通过教育来救赎底层学生的故事,只不过在种族歧视、阶级不平等的背景下,其呈现的救赎神话,终究遮蔽不了这里青少年难以接受正常教育,被迫形成底层贫困人口代际再生产的冷酷现实;电影中反奇迹叙事之少数族裔底层青少年——隔都的“坏小子”们中盛行的反教育文化,展现了美国国家认同危机,映射了他们对白人中产阶级教育体系的失望与抗拒心理。隔都教育电影美学风格上突出的少数族裔特征和视觉化、听觉化特征,使其成为新的更酷的视听景观,表征了国家认同危机下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的重构。

    • 扶贫典型人物事迹电影改编策略探析 ——以黄诗燕为例

      2022, 27(3):83-89.

      摘要 (636) HTML (0) PDF 530.95 K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扶贫攻坚的模范人物,黄诗燕就是其中的典型和代表,将其优秀事迹改编成主旋律电影,既能凸显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又能向世界展现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黄诗燕事迹的电影改编,其主题表达,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在展示其感人的扶贫事迹同时,向世界传播中国扶贫经验;其人物塑造,要以还原真实、塑造典型为原则,彰显黄诗燕的榜样形象;其剧情设置,应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模式化的叙事手段,以点带面,虚实共构;其影像画面,应利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在地性的空间变化和符号化的典型意象,向世界输出中国影像。如此,电影改编才能产生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观影效果。

    • 克里斯托弗·诺兰科幻电影的谜题叙事特征 及其艺术价值

      2022, 27(3):90-97.

      摘要 (670) HTML (0) PDF 556.07 K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英国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电影谜题叙事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的多元化呈现和个性化表达;这种具有显著特征的叙事模式,通过限知视角、异维时空、重塑主体身份等多元叙事手法建构的叙事谜宫,为受众带来了“陌生化”的全新观影体验。其将深邃的哲思、追寻浮生下真相的执念,以富于个性化的视听语言,通过谜题故事的讲述,来进行现实映射和文化反思,这无疑是电影复杂叙事的一种大胆尝试,或许对当下探寻电影创作新路径的作者有所启示。

    • >文学研究
    • 李渔的曲韵观及其曲韵系统 ——兼与毛先舒《南曲正韵》比较

      2022, 27(3):98-105.

      摘要 (629) HTML (0) PDF 515.16 K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舞台演唱的音律特性出发,李渔持恪守曲韵、韵律相协和用韵贵纯的南曲用韵观,其虽未编订专门的南曲韵专书,但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包含三个层次的曲韵系统。李渔的曲韵系统与同时代毛先舒的《南曲正韵》相比,二者都呈现出据腔论韵、综合南北韵的特点。两家的曲韵观既存在差别又相互融通;二者对前代曲韵观念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并非明代前后期南曲不同用韵观的简单延续。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唐诗的作用 及其小说史意义

      2022, 27(3):106-114.

      摘要 (753) HTML (0) PDF 644.62 K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了73首唐诗,这些唐诗在小说中具有分回的体制功能、情节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功能,以及写人、写景、咏物、场景描写等叙事功能。在章回小说史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大量唐诗,可以提高小说地位、丰富小说审美内涵;标志着章回小说体制由韵散分离走向韵散融合;显示了章回小说中韵文创作的另一种路向,即不是依赖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而是从唐诗、宋诗乃至明诗中选取主题相似的诗歌来写人、写景、咏物、描写场景,诗歌的来源由民间的说书表演及话本小说转向文人的诗歌总集。

    • 身体的诗意与诗意的身体 ——兼论身体诗学的生态面向

      2022, 27(3):115-121.

      摘要 (654) HTML (0) PDF 558.04 K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末“身体转向”以降,身体赋予生命及其存在的生态系统以新内涵与新意义,其中以身体为基点的诗学建构已经在路上,但距离身体诗学真正进入主流话语范畴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全面回归身体,不仅是生命存在之需求,而且是生态共同体建构之要求,身体与生态的诗意融合才是“天人合一”整体生态观的真正内涵。在身体诗学和生态诗学之间建起一座互通的桥梁,人类必然会走向与自然、万物、天地同生共处的生态共同体,而保证这一道路方向正确的重要前提便是回归、正视、肯定身体及其诗意存在。

    • 肯定式超越与否定式批判 ——尼采、阿多诺艺术救赎观之比较

      2022, 27(3):122-128.

      摘要 (626) HTML (0) PDF 533.32 K (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多诺和尼采都将解救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使命交给了作为关切苦难的艺术,但两人以“艺术”为中心的介入方式和救赎途径有所区别。尼采认为,艺术以美的外观超越苦难和真理,释放被理性所压抑的个体感性,唤醒生命意志,为世界和人生作出审美辩护,肯定人存在之合理,给予人生存之希望,因此,应以艺术打破枷锁,救赎人性;阿多诺呼唤艺术的“否定性本质”,强调艺术以审美幻象拯救真理性内容,以其谜语般的审美形式疏离社会,因此,应通过反艺术实现对外在异化世界的否定批判,救赎人性。但无论是尼采的肯定式超越抑或是阿多诺的否定式批判,艺术都没有在其中获得除审美幻象以外的任何实质性基础存在,这也就注定了二人救赎之路在面对残酷社会现实时的苍白无力和乌托邦色彩。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