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
    • 青年学生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2021, 26(3):1-7.

      摘要 (761) HTML (0) PDF 408.34 K (1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为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着眼青年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深刻把握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着力点。在具体实践中,应着力把百年党史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切实将党史的丰富蕴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将学党史、悟思想落到实处;着力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和认同;着力聚焦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通过党史学习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

    • 从环境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生态理念的百年回望与经验启示

      2021, 26(3):8-15.

      摘要 (754) HTML (0) PDF 445.11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生态理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期,中国共产党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三大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政治高度“红线”,狠抓生态

    •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专题研究
    •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中的两个“两结合”问题

      2021, 26(3):16-23.

      摘要 (820) HTML (0) PDF 426.31 K (1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本土文学理论两大组成部分,要发展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结合起来。历史经验证明,两个“两结合”是否实现和结合得成功与否,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顺利发展的关键。

    • 延搁与重构:身体叙事学建构的诗学逻辑

      2021, 26(3):24-29.

      摘要 (807) HTML (0) PDF 394.18 K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土“身体叙事”未涉及对“叙事”的自反性重构,但对“身体”之叙事功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与反思,这一偏重文化实践的功能性概念可视作身体叙事学的前理论形态。身体叙事学之建构被长期延搁,部分源自于学界对身体/叙事(学)两大元素间矛盾张力的漠视与无措。对“身体”与经典“叙事”的再概念化,是丹尼尔·潘代建构身体叙事学的基本路径。丹尼尔·潘代对“身体”的再概念化是通过历史化来达成的。其对“身体”的重释意在克服对象化“身体”的理论局限,进而将“身体”嵌入到身体叙事学的建构语序中。“叙事”(学)之重心落在形式运用而非故事元素上,这一倾向形成的内在原因在于,叙事学研究者并不知道如何去研究这些要素(如“身体”)。丹尼尔·潘代在批判性反思传统叙事学的基础上完成身体叙事学之重构,其理论兼顾“身体”“叙事”两个维面,是叙述之“是什么”(what)与“如何”(how)的有机结合。

    • 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形成的理论资源与历史语境

      2021, 26(3):30-35.

      摘要 (778) HTML (0) PDF 435.39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族形式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资源,从马克思、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到中国哲学思想,都对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推动民族形式概念产生的核心动力,则是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双重需要:一方面,以国民党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僵化,难以回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的民族主义转向,呼吁建立自己的民族主义理论。两者结合构成了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形成的历史语境。

    • 审美反映与艺术揭示 ——钱中文与叶秀山“文艺反映论”之比较

      2021, 26(3):36-43.

      摘要 (751) HTML (0) PDF 422.76 K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钱中文和叶秀山的“文艺反映论”都是对传统文艺反映论的创新性发展,但二者差异颇大。就“反映者”而言,前者强调创作主体,后者推崇艺术家。在反映者定位和反映者能力的阐述上二者差异明显:前者将反映者定位为“主体”,后者将反映者定位为“在世界中的人”;前者看重反映者的“感动力”,后者看重反映者的“洞察力”。就“反映内容”而言,虽然二者都坚持“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在对“现实生活”的界定和“反映内容”的认定上,二者却有差异:前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客观现实”,后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生活世界”;前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心理现实”,后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基础生活”。就“反映方式”而言,前者认为其是创作主体“改造”客观现实,后者认为其是艺术家“揭示”基础生活。差异成因源自二者在思想动因、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 >经管与法
    • 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2021, 26(3):44-53.

      摘要 (781) HTML (0) PDF 574.38 K (1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企业家精神角度出发,对其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相关研究认为:企业家精神可分为个体、团队及组织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企业家精神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及组织学习等中介因素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要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方应重视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培育不同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并发挥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其转化为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 媒介融合背景下株洲炎陵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研究

      2021, 26(3):54-60.

      摘要 (791) HTML (0) PDF 1.56 M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整合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把握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加速营销信息的传播。基于此,为提高株洲炎陵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以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旅游目的地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和市场信息。在对株洲炎陵旅游整合营销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地旅游整合营销的具体运用,包括品牌形象整合、旅游产品整合、营销主体整合等,并从产品体系、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以及宣传形式四个方面,构建株洲炎陵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模式。

    •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1, 26(3):61-68.

      摘要 (852) HTML (0) PDF 25.99 M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截取的1999—2019年CSSCI与核心期刊797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及突现图,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展示近20年来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研究趋势等。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稳步推进,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不断深化;高校是长期护理研究的主力军,但学者间、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当下尚未形成较严密的学术研究网络;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驱动和引导;研究的本土化与精细化趋势较明显。

    • 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的刑法规制

      2021, 26(3):69-77.

      摘要 (823) HTML (0) PDF 482.80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编辑婴儿”案件的发生表明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谬用行为刑法规制的必要性。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的人类临床应用存在安全风险、社会管理失序风险和伦理风险三大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刑法应当禁止对生命健康法益造成侵害的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行为,有选择性地规制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并慎重回应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所涉伦理问题。为应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挑战,刑法应当在兼顾谦抑性的同时,设计相关罪名,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 诉讼程序中电子数据证据的查明机制研究

      2021, 26(3):78-86.

      摘要 (771) HTML (0) PDF 514.68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电子存证应用领域中,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提交与保全等程序还不够规范,与最佳证据原则存在兼容问题,其存证程序也不够完善。电子数据证据需经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明力认证,才能作为证据被采信。为推进电子数据证据查明机制之优化,需建立与公证体系兼容的统一存证平台,完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与质证规则,强化司法实践中区块链的采信度。

    • >文学与历史
    • 国民革命时期唐生智治下湖南政教关系研究

      2021, 26(3):87-94.

      摘要 (770) HTML (0) PDF 566.71 K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民革命时期,唐生智为顺应佛教界的革新潮流,在两湖发起“佛化运动”,成立佛化会等组织作为执行机关。一方面,唐生智保护佛教界的权益免受侵害;另一方面,他进行激烈的佛教革新,采用暴力方式强行统一庙产,引发僧界恐慌。同时,佛教社团仿照国民党进行组织,唐生智以此培植政治势力。“马日事变”后,佛化会员把持湖南省政务党务,造成政治纠纷。这一时期湖南地区的政教关系,反映出三民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摄力不足,以及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混乱态势。

    • 唐生智弘扬佛化再研究

      2021, 26(3):95-101.

      摘要 (777) HTML (0) PDF 586.13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唐生智大力宣扬佛化有利用佛教中的某些思想资源作为军队精神支柱的用意,为达此目的,他需要解释乃至论证其一贯宣扬的佛化与革命二者之间不是相悖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互为一体的关系,以便消除众人的疑问。由于唐生智对佛法要义的诠释过于“异想天开”,有时他对佛法要义的认知与一般人甚至与佛教徒的既有认识存在较大错位,因而时人对唐生智的做法及解释不以为然,并对其言行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唐生智之所以会有既维护佛教又破坏佛教这一看似吊诡的举动,是其对佛教过于自我化理解的必然结果,而并非舆论所断言的“抱着投机的态度利用佛教”。

    • 论报章媒介与民初司法观念的近代化 ——以《时报》“刺宋案”为中心

      2021, 26(3):102-108.

      摘要 (815) HTML (0) PDF 626.13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宋教仁遇刺后,素以文字老辣、冷刻犀利名闻沪上的《时报》,刊发大量新闻评论,以引导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该报指出,凶手认定必须立足证据,坊间臆测混淆视听有碍司法,劝诫报章媒介秉公直言,切勿散播不确之论。“刺宋案”久未开讯,报人举起司法独立的大旗,谴责行政干预司法的同时,批判了上海地方司法机关的不作为。“论政救国”的办报理念、报人群体较高的法律素养、对法治精神的高度认同以及对时势的理性思考,共同构成该报如是发声的重要原因。《时报》对“刺宋案”的评论,向国民普及了近代司法知识,传播了近代司法观念,为推动司法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迟子建“创作重复”现象与当代中国文学症候

      2021, 26(3):109-114.

      摘要 (769) HTML (0) PDF 524.42 K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迟子建多年来创作上的重复不是文坛孤案,而是一批当代知名作家的创作共性;一些批评家碍于情面等因素的吹捧式评价,更是遮蔽、加重了这一文坛痼疾。究其根源,这种创作症候源于作家为文观的偏差、写作能力的不足、对现代主义的过度迷恋以及批评界不负责任的超越性论调等多种因素。唯有尊重文学的时代性诉求,重审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遗产,杜绝历史虚无主义与不必要的神秘主义,重返经典,重提写作的非功利性,才能彻底根除这种功利浮躁时代的文学病相。

    • 论宁调元的情诗

      2021, 26(3):115-122.

      摘要 (776) HTML (0) PDF 736.12 K (1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调元既提倡诗言志,也主张诗言情。宁调元的情诗涉及爱情、亲情、友情,具有突出时代主题、多用词的体裁、艺术手法多样等特色,其品位高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我国近代诗词中的珍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