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1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湖南作家作品研究
    • “常人”化生存下的人性书写——论王跃文的政治文化生态小说

      2016, 21(5):1-6.

      摘要 (799) HTML (0) PDF 1.56 M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王跃文的小说以“官场”为触发点,描摹出了以权力意志和权力话语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生态,以此刻画出中国特色的社会文明发展现状。而常人化生存成为其小说人性思索的基本前提,并规定了以权力为生存机制的各种游戏规则。常人化让人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本真,陷入了无根的焦虑。在这种焦虑中,大多数人无所适从地归附于权力意志中,最终成为了常人化的“庸众”。正是大多数“庸众”的普遍麻木导致了“独异个人”的被放逐。诚然,“独异个人”的自我追寻永远不可能成功,但在某种有限的程度上,他们挣脱常人化的束缚,得到暂时的也是可贵的个性精神的展露。

    • 学而优则仕:阎真小说的审美反思与创作取向

      2016, 21(5):7-10.

      摘要 (802) HTML (0) PDF 1.47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价值观予以现代性反思。

    • 从激扬到幻灭的现代人性洗礼之路——评浮石的小说

      2016, 21(5):11-16.

      摘要 (856) HTML (0) PDF 1.49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青瓷》《红袖》《皂香》《新青瓷》等一系列小说中,浮石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力透纸背的现实批判性,在当今政治文化生态背景下,还原都市男女在官场、商场和情场中的人生百态,表现他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境,并在对政治文化生态的反思中将文本的意义指向有关人的永恒性话题——人性、人的价值意义和人的精神救赎,最终达到“劝讽”“喻世”的创作旨归。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土地财政、投资依赖与经济粗放型增长

      2016, 21(5):17-22.

      摘要 (925) HTML (0) PDF 1.51 M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3-2011年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地区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与这一时期形成的土地财政有着显著的关系;相比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财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要小,而中部地区对土地财政与投资的依赖程度最高,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来发展经济,更加强化了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 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研究

      2016, 21(5):23-26.

      摘要 (873) HTML (0) PDF 1.47 M (1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财税政策在新能源产业经济规模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持作用,是推动湖南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外部催化剂。许多发达国家成功借力有效的财税措施促使新能源产业获得了发展壮大,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累积了丰富的财税政策经验,这是湖南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益借鉴。现行湖南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存在分散性、短视性和时滞性的问题,部分财税措施尚未对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应有的支持效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发挥财税政策对产业经济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方面着手构建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为湖南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基于DEA模型的轨道交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2016, 21(5):27-33.

      摘要 (866) HTML (0) PDF 1.55 M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DEA模型,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4家轨道交通龙头企业,运用deap2.1软件,对2014年的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投资效率不是很高,虽然大部分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但是纯技术效率也不高。应该从扩大轨道交通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以及加强轨道交通上市公司技术方面的创新入手,切实提高轨道交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 旅游厕所服务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2016, 21(5):34-41.

      摘要 (818) HTML (0) PDF 1.53 M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旅游厕所革命”提出来之后,旅游厕所成为关注的热门话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是评价旅游厕所服务质量的关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思想,使用Matlab数学计算工具,在建立旅游厕所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旅游厕所服务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长沙城区旅游厕所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旅游厕所在数量、布局、设备、环境等建设和管理方面需要优化的结论:数量要充足、比例要适当、布局要合理、设备要完善、环境要干净无异味、坚持建管结合,以管为主等。

    • 株洲两型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的构建分析

      2016, 21(5):42-46.

      摘要 (817) HTML (0) PDF 1.61 M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株洲应根据其经济、地理、人文特点和城市理念,构建自身的两型城市品牌形象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空间环境识别 系统,以推动两型城市建设的深化和全面发展,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两型城市品牌形象。

    • >哲学与政治学研究
    • 从“小鲜肉”现象看男性身体的表征与物化

      2016, 21(5):47-52.

      摘要 (823) HTML (0) PDF 1.48 M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以男性身体为审美对象的“小鲜肉”现象表明,随着男性身体逐渐失去其超验属性,表征成为认知男性身体的重要途径。表征导致男性身体的物化,使之变成以色相标记自身交换价值的肉体。不过,在男性身体物化的反拨作用下,男性身体的表征变成了一个颠覆自身的伪命题。

    • 别一种生命体验:尼采的语言透视论

      2016, 21(5):53-58.

      摘要 (831) HTML (0) PDF 1.48 M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语言到透视,尼采对生命的解释变得更加深刻和完满。透视主义对生命的解释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也必须通过透视主义来完成对生命的创造性实践。尼采的语言透视论以语言为形式重新解释生命实践及其价值,进而实现对整个生命世界的修辞化解释和感性化审美。语言透视是解释生命世界的最好方式,是体验生命存在的最佳路径,也是权力意志向周围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最强音符。作为生命解释方法的语言与透视,两者具有本质的相互融合性和内在的彼此一致性,并共同探寻一种艺术化、审美化、诗意化和能动性的多彩生命体验。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柏格森生命绵延说的现实启示

      2016, 21(5):59-64.

      摘要 (815) HTML (0) PDF 1.48 M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柏格森生命绵延说既有用直觉贬低理智、把生命绵延绝对化等明显错误,也不乏强调非理性存在的合理价值、突出人的主体性等积极意义;在新的时代,取其所长,能为人们用创造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自由提供有益的启示。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016, 21(5):65-69.

      摘要 (838) HTML (0) PDF 1.48 M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20世纪初就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党从事妇女工作、进行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积极地探索中国妇女问题的特殊实践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观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培养

      2016, 21(5):70-73.

      摘要 (860) HTML (0) PDF 1.47 M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底线思维”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领导干部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领导干部必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努力锻造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

    • >文学研究
    • “文革”中国形象的文学祛魅

      2016, 21(5):74-79.

      摘要 (910) HTML (0) PDF 1.48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期文学对于“文革”中国形象主要持论一种批判性立场,其具体的解构行为表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就政治维度而言,新时期文学批判了“文革”极左的政治话语与阶级斗争模式;就经济方面来说,它消解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文化角度来说,它解构了狭隘的工具论文学观及其文化体制。新时期文学用以解构“文革”中国形象的主要价值依据是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

    • 辞家豪气今何有”——韦君宜(1939—1949)研究

      2016, 21(5):80-86.

      摘要 (795) HTML (0) PDF 1.50 M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韦君宜奔赴延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939-1949)创作的小说、日记、旧体诗、杂文等史料为研究对象,在互文对读中建构丰富的“泛文本”意义场,全面综合地把握韦君宜早期由救亡青年到受到“抢救运动”规训,继而转向中共文艺机关干部的曲折心路,不仅能弥补对韦君宜早期研究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理解以其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精神历程。

    • 白先勇作品的大陆传播与“经典化”过程

      2016, 21(5):87-92.

      摘要 (849) HTML (0) PDF 1.48 M (1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先勇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面貌与文学成就,成为新时期最早进入大陆并逐步走向“经典化”的台湾作家。考察白先勇作品的“大陆之旅”可以发现,文学期刊与出版、学院研究与教育、文学评选活动与跨媒介改编等因素共同促进与推动了其作品在大陆的传播、流布与“经典化”过程。意识形态语境、商业意识、主流伦理观念等非文学因子也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以不同形式影响了白先勇小说的“经典化”路径。此外,作家的将门出身、频繁的媒体“曝光度”与“亲民之举”、新作的成功宣传等,都对白先勇作品的畅销及其华文经典作家的形象塑构有所助力。

    • 王晋康小说《血祭太阳神鸟》及其寻根意识

      2016, 21(5):93-97.

      摘要 (867) HTML (0) PDF 1.48 M (1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王晋康是我国最卓越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科幻小说《血祭太阳神鸟》,以象征王权的金杖被窃事件为契机,叙述了一个神奇诡秘、悬念迭生的悬疑故事,以此来揭开古老彝族文化的神秘面纱。小说成功地将科幻、侦探、历史、民俗等文化因素相互融合,实现了小说、纪实文学、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彼此渗透,对中华文化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寻根,成为一部有意味的文化小说。

    • 安吉拉.卡特作品中的“蛇蝎美女”分析

      2016, 21(5):98-102.

      摘要 (870) HTML (0) PDF 1.49 M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蛇蝎美女”的文学形象古而有之。与各种文学体裁融合,“蛇蝎美女”在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性格、行为和特色。关于她的创作随着时代的进展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同时,这些形象也反过来影响了社会价值导向与行为。她的形象貌似简单刻板,实则充满二元对立的张力。卡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笔下的“蛇蝎美女”与众不同,她们既有着这个类型的共性,又体现了独特的个性。她们颠覆了女性作为“被凝视的客体”这个概念,打破了表演性,从而改写了命运。此外,卡特在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这个类型创作的思考。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从《大话西游》中的台词解读唐僧形象

      2016, 21(5):103-107.

      摘要 (811) HTML (0) PDF 1.53 M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话西游》是一部后现代经典喜剧电影,艺术成就卓越,其突出之处在于运用台词艺术实现了对唐僧原有经典形象的解构与颠覆。文章通过对《大话西游》台词的研讨,挖掘出大话语境下唐僧 “人性”“佛性”“现代性”三重合一的新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世纪90年代香港人的情感世界与身份认同感。

    • 论《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反成长叙事

      2016, 21(5):108-112.

      摘要 (860) HTML (0) PDF 1.48 M (1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成长叙事虽然也借用了青春成长的叙事方式,遵循了相似的结构模式,却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节走向。即故事主人公未能按照社会理性预设的道路成长,而是对成长的彻底否定。《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中国青春类型电影中反成长叙事经典作品,它以“文革”为背景,社会权威、家庭权威与教育权威的缺失,形成了以主角被抛弃、对成长的怀疑和对现实的迷茫为内涵的反成长叙事,象征着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减弱造成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迷茫。

    • 黑客群体与黑客伦理新释

      2016, 21(5):113-115.

      摘要 (809) HTML (0) PDF 1.47 M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客”是当今网络时代的音符,无处不在,但是大部分的人对于“黑客”都存在着误解。“黑客”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广义的来说黑客更是一种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概念似的存在。“黑客”是计算机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自由的、沟通无障碍的时代,黑客们奉行的“共享”“自由”精神正是对此绝佳的诠释。“工作即生活”“金钱自身无价值”“网络环境应该是自由的”等都是黑客的独特的伦理追求。

    • 打破刻板:电影《刀马旦》中女性形象分析

      2016, 21(5):116-119.

      摘要 (896) HTML (0) PDF 1.48 M (1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直以来,独特的女性形象在徐克的电影中都是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徐克从不把自己电影中的女性往传统妇德典范的标准来塑造,这也是徐克区别于其他男性导演之处。其导演的《刀马旦》作为一部“三个女人共演的一出戏”在当年充斥着“阳刚美学”氛围的香港影坛并不被看好。而最终在影片呈现出的三个女性形象,却是颠覆了电影银幕上女性只是作为“花瓶”存在的刻板印象。

    • >音乐学研究(仅限湖南工业大学教师)
    • 试论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意境美

      2016, 21(5):120-124.

      摘要 (834) HTML (0) PDF 1.48 M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意境美是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意境美的表现途径有三种:一是触景生情,二是移情入景,三是情景交融。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意境美,保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中国古典音乐意境美永远散发出新鲜独特、意蕴无穷的芬芳。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艺术处理

      2016, 21(5):125-128.

      摘要 (849) HTML (0) PDF 1.47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创作时既要确保艺术创作真实反映历史事实,又要防止与《东方红》重复,需要创作人员精心设计框架,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艺术框架的搭建、艺术素材的加工、艺术演出的处理,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既具有政治内容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