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1(2):1-7.
摘要:没有什么比人的存在体验和存在本身更持久、更经典、更具现代性,我的创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基于人类生存体验的思考。我的文献纪录片解说词比较注重文献的开掘和史料的把握,追求差异性的叙事风格,力图将不同的视角、趣味、叙述方式融为一体,为观众还原了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对象;我的影视编剧,立足于优异的语言自觉性和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有所发现,追求一种有品质、有共鸣、有创造的表达。
2016, 21(2):8-12.
摘要:梁振华的长篇历史小说《新青年》展现了作家浓厚的反思意识和对历史小说真实性书写的探索,作家用充满生活逻辑和现实指向的方式来叙说中国近现代史,为人们重新认识1907至1927年间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
2016, 21(2):13-16.
摘要:梁振华《我的博士老公》以一种清新的笔调塑造了梁鸿名这样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个形象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固定化刻板化的印象,展现了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身上的新型要素,开拓和丰富了知识分子小说的审美空间。
2016, 21(2):17-25.
摘要:怎样让历史成为小说,这需要作者能进入历史的本质和人物的心灵,让历史成为一种审美和道德的叙述。怎样将笔墨深入到每一个民族个体的探索、抉择、命运、灵魂,让历史呈现出一种复合多重的面貌,或者呈现一种具有历史美学和历史诗意的风貌,人性、人情、日常生活的血肉对历史细节的充盈是保持作品具有人性宽度和历史深度感的一种最好的叙述方式。《新青年》中作者自我代入式的表现方式和暗含自我形象的塑造是这部小说能够赋予江流这个人物以血肉灵魂的重要原因。作者的愿望通过故事和人物找到了自己内心一直隐藏的情结,就是为历史中挺身而出的一代新青年塑像,以此完成自己在历史中一次自我的热血有为的青年形象的模拟塑造。
2016, 21(2):35-40.
摘要:依据创意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经营主体相关成分的行为偏好及参与程度,结合不同经营时期的目标值,确定不同的主体组合方式,即:经营初期选择“农户+消费者”“农户+合作社”模式;成熟期选择“农户+消费者”“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消费者”模式。不同的CSA经营模式选择对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旅结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16, 21(2):41-47.
摘要:采用2013年度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年报的横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方法为工具,结合线性回归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和探讨公司治理要素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股东大会次数、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独董比例、独董勤勉程度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呈负相关关系,经理层激励、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016, 21(2):48-52.
摘要:合理评价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上市公司发展和维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持市场秩序的关键。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过程,从内部控制目标角度和内部控制要素角度构建出一套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该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为上市公司科学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提供依据。
2016, 21(2):53-57.
摘要: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和分析供应链物流发展模式。供应链系统中的各节点企业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具有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的特征,而整个供应链系统也如同一个生态系统,要求系统内企业在所处的环境下,能够生存、发展并与其他节点处企业合作共赢。将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供应链系统中,通过借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合作共赢、信息共享的智能化平台供应链物流发展新模式。
2016, 21(2):58-62.
摘要:谭仲池先生的《东方的太阳》,把抒情建立在与客体的心灵对话之上,结构穿梭在“求谒”的且歌且行之中,语言紧贴智性化的生命律动,作品以感悟的方式丰富、拓展了政治抒情诗的新路径。
2016, 21(2):63-68.
摘要:叶紫的小说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故乡洞庭湖边的农民生活,其作品隐现着悲愤的乡愁并呈现出强烈的反思性。这与作家漂泊无着的窘迫生活以及革命烈士遗属的特殊身份密切相关。叶紫的“乡愁”以聚焦故乡人际关系的方式,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阶级、精神层面。在乡愁描画的精神轨迹中,阶级意识的式微与主体意识的萌发正是叶紫对于革命的独立解读。在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的语境中,这不仅是对“第三种人”的有力回击,而且也显示了“五四”之后,作家力图在革命、政治等宏大叙事干预下再次回到启蒙主体的努力。
2016, 21(2):69-74.
摘要:苏童长篇小说《河岸》以一条河流为切入点,讲述了“文革”时期河上与岸上各类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其前期创作的先锋小说相比,苏童有意把历史对人的摧残和挤压呈现到读者面前,直接揭示历史对人物成长的影响;在其它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那条河流,在这部小说中也构成了其潜在性象征;作品中少年成长的处事方式被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同时,作者把历史融入了人物的生活,给河流和人性注入了新的元素,人物命运得到了成功的救赎。《河岸》是苏童对其原来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成功突破和超越。
2016, 21(2):75-78.
摘要:晏建怀在历史题材写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代表作《帝国的脸谱——北宋官场众生相》,秉持相对客观公正的立场,以轻松调侃的笔墨、直白的现代语词,巧妙借用评书技巧,塑造了一批立体多维的圆形历史人物形象,令读者耳目一新。
2016, 21(2):79-83.
摘要:托妮·莫里森的《慈悲》描绘了美洲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人群的精神创伤。从小说遭受精神创伤的人物、自由联想的小说结构和文本空白间隙诸方面可以看出小说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征。
2016, 21(2):84-87.
摘要: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播弄》通过打乱时间、淡化故事情节、设置悬念的叙事策略,将女主人公意图与矛盾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洽谈表以强烈的震撼。
2016, 21(2):88-92.
摘要:“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句谚语在汉语语境下广为流传,在汉日谚语对译时通常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与「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对应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仅仅在某一意义领域相同,而在故事原型和具体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中日不同民族文化的反映。这两句谚语体现的截然不同的“时务观”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6, 21(2):93-96.
摘要:茶名英译的规范化对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与国际间的相互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茶名英译规范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茶名译名的统一。通过分析影响茶名英译的因素——茶名命名方式、术语英译原则、译名的接受情况,以期加快茶名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化进程。
2016, 21(2):97-101.
摘要: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互动推理过程,听话人利用说话人的明示行为所提供的依据为基础进行动态语境建构,双方随着语境变化不断对交际内容和交际策略进行调整和选择从而达到各自交际的目的。影片《逍遥法外》中,男主角弗兰克的言语行为匠心独具,他从与其对话的人的无心的言语中,获得了很多信息从而心生多计,在顺应对方语境的同时积极创设新的语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观众对于他的机警和聪明才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兰克和卡尔之间毫无关联的话语的言下之意也让观众对弗兰克的情感波动感同身受。
2016, 21(2):102-108.
摘要:模糊语言是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手法。古诗叠词蕴含丰富的模糊意境美感,是进行诗歌翻译的难点。从模糊语言的视角探讨模糊语言和叠词翻译,分析古诗叠词的模糊美,从而找到古诗叠词英译的最佳翻译途径。
2016, 21(2):109-112.
摘要:冷战后的美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超强实力,大胆颠覆之前麦金德的“大陆中心说”,并借助马汉、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学说为其独霸世界谋篇布局,分别把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中国、欧盟和印度等新兴大国或组织假想为潜在威胁,并想方设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盟友以遏制这些国家。美国独霸世界的合纵连横战略对当今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大肆蔓延以及日本安保法案的通过,都与美国独霸世界的合纵连横战略有直接的关系。
2016, 21(2):113-117.
摘要:市区经济发展离不开本市各个县市区经济的贡献,而本市各县市区发展之间的差异会影响整个市区的经济发展。株洲市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各县市区的发展却有很大差异。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株洲市各县市区的综合经济实力问题,并根据株洲统计年鉴提出了14个反映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研究结果反映了株洲市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之间差异,为株洲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2016, 21(2):118-121.
摘要:随着网上订餐平台的宣传推广,外卖订餐早已风行校园,虽然点餐方便、价格实惠,但不合理物流配送的也造成了许多混乱。为了优化资源、提高送餐效率,通过分析高校外卖配送现状,提出了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进行研究,设计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区域配送站选址。
2016, 21(2):122-123.
摘要:吴克明教授新著《文明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明”的理论,对现代德育教育环节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全面梳理,其视野辽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新颖,提出的理论可操作性强,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研究中一部值得重视的创新之作。
2016, 21(2):124-125.
摘要:佘意明所著《株洲文明史略》一书,为株洲地域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发现了新史料,提出了新观点,填补了株洲地方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在语言表达方面,则非常讲究修辞艺术,行文生动活泼。
2016, 21(2):126-128.
摘要:赵炎秋等所著《狄更斯学术史研究》一书,是国内首次对英美、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狄更斯学术史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梳理、归纳、分析与评论的著作;其资料收集详实,阐述简明扼要,批评切中肯綮;著作既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又立足中国的本土研究,为国内狄更斯研究提供了充实资料,也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