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城市低碳经济研究
    • 基于OWA-TOPIS模型的湖南省能源碳排放经济效率聚类分析

      2014, 19(3):1-4.

      摘要 (1026) HTML (0) PDF 1.82 M (1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不同市州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研究,采用OWA算子赋权方法对不同年份进行权重分配,运用Topsis方法对各市州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较低;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效率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

    • 我国干旱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2014, 19(3):5-9.

      摘要 (1009) HTML (0) PDF 1.81 M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干旱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甘肃省为例,得出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基本遵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结论。建议加快产业结构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及环保法制建设,推进农村“三集中”工程,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 基于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视角的湖南省碳排放研究

      2014, 19(3):10-15.

      摘要 (1111) HTML (0) PDF 1.87 M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IPCC提供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得出湖南省2007~2012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并从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两大视角深入分析湖南省碳排放特征。研究表明:湖南省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相对强度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湖南作家作品研究
    • 地方性写作视域下的“新湘语”诗歌

      2014, 19(3):16-20.

      摘要 (978) HTML (0) PDF 1.73 M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世纪诗坛的地方性诗歌写作中,“新湘语”诗歌具有特殊性,其在总体上显示出一种挖掘日常诗意、充分彰显地方色彩的创作追求。“新湘语”诗群的写作接近“民间写作”的立场,厌倦诗歌的“宏大叙事”,追求把诗歌的在场感、地方性和个性化统一在日常生活的诗性视野中,具有一定的网络号召力,对湖南倾向于口语诗写作的诗人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新湘语”诗群的写作既有利于形成湖南诗坛良性互动的诗歌格局,也有利于新世纪湖南诗歌在全国诗坛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 生命情感的唯美绽放——评紫梧的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

      2014, 19(3):21-26.

      摘要 (933) HTML (0) PDF 1.81 M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名女诗人,紫梧在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中系统地表达了自己复杂而独特的时令感悟,“伤春悲秋”的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向在诗歌中反复呈现,诗人将日常生活融入诗歌,契合自然而得体,体现了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在自我生命意识的挥洒中展示了真正觉醒的女性意识,在女性立场上的人文关怀中传达了灵魂的高度自觉性。诗集萦绕着唯美的情调,显示出新唯美主义式诗歌特有的风姿。

    • 石头精神:忧郁中沉思——论吴投文的诗歌

      2014, 19(3):27-31.

      摘要 (878) HTML (0) PDF 1.73 M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吴投文诗歌表现的是“石头精神”,饱含着忧郁,他的忧郁来自现实的悲哀和自我的孤独。陷入忧郁的诗人开始了沉思,他在思索世界与人的关系,思考人在出了问题的现实世界中如何应对与担当,其创作的沉思品格将吴投文的诗歌提升到很高的思想境界。

    • 打捞遗失在角落里的诗意——论庄宗伟的诗歌创作

      2014, 19(3):32-36.

      摘要 (1000) HTML (0) PDF 1.79 M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庄宗伟的诗湘味十足,诗歌的日常生活化在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的小事、寻常的变化、朴素的情感,在庄宗伟看来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之稍作留意,再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处理,这些不经意的生活碎片就成为促动和激发他诗歌创作的源泉。越容易被忽视的细小事物,他越是愿意在上面倾注自己的心力。庄宗伟用他的诗句拾起了生活的点滴,为我们讲述一个个遗忘在角落里的故事,给浮躁喧嚣的尘世中人以慰藉。

    • 日常生活里的身体诗学——哦该诗集《地铁》身体视阈管

      2014, 19(3):37-41.

      摘要 (912) HTML (0) PDF 1.74 M (1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诗集《地铁》是“新湘语”诗人哦该的代表作,以身体修辞的视阈观之,其诗歌具有清醒的平民化身份意识,诗人通过对世事万象的原生态呈现,依靠“身体”的肢体动作和切肤体验,传达给读者一种身体的疼痛感,进而实现对身体意识的解构,影射出对生命的关怀和存在的焦虑,在日常琐事里建构其独特的身体诗学。

    • 植根大地诗意栖居——论七窍生烟的诗歌

      2014, 19(3):42-46.

      摘要 (915) HTML (0) PDF 1.73 M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七窍生烟笔下的诗大都是由生活而来的一些只言片语,表面看来朴实平淡,但是平凡的文字织出的却是生活中的奇观,饱含着别样的感情,在口语诗写作中显示出别样的追求。其诗的背后是诗人迷醉的心灵,心灵的背后安放着他灵魂的巢穴,在那里,诗人幸运地获得了海德格尔式的诗意栖居地。

    • >法学研究
    • 农村微型金融发展政策规制研究

      2014, 19(3):47-50.

      摘要 (915) HTML (0) PDF 1.72 M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统筹城乡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其发展必须贯彻公益性、商业性和社会性平衡理念,不能偏离保障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法理基础,准确定位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自身的治理结构体系。

    • 株洲市流浪人口问题及化解办法初探

      2014, 19(3):51-54.

      摘要 (926) HTML (0) PDF 1.73 M (1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株洲市流浪人口结构复杂,其中以老年人为主体。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多样,包括经济、教育、资源和利益分配格局、人口问题、身心健康等一系列因素。要妥善化解株洲市流浪人口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发展经济,提升教育质量。同时,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完善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流浪人口的救助。

    • 村民自治程序失范研究

      2014, 19(3):55-59.

      摘要 (934) HTML (0) PDF 1.73 M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探索,其直接民主的形式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村民程序认知、传统程序法律文化、程序违法责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序失范现象。在持续推进政治民主的进程中,解决好村民自治问题,实现村民自治法律程序化、规范化,必须从增强村民程序理念与程序意识、加强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程序的指导、完善程序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入手,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全面防范和杜绝程序失范,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 制约城市藏族就业的现实因素与法律回应——以兰州为例

      2014, 19(3):60-65.

      摘要 (918) HTML (0) PDF 1.74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实中制约少数民族就业的因素主要有汉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工作经验等,我国宪法、法律和法律以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对此有所回应,但效果却不明显,其原因在于相关法律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合理、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法律关注领域存在偏差以及公众法律意识淡薄等。应从调整立法结构、转变立法关注领域、培养宪法文化三方面入手,对此作出更加有效的法律应对。

    • >影视与传播研究
    • 《亚鲁王》的女性形象初探

      2014, 19(3):66-69.

      摘要 (914) HTML (0) PDF 1.73 M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西部苗族丧葬仪式上口头唱诵的活态史诗《亚鲁王》塑造了美轮美奂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铜鼓文化的殉道者、能征善战的女英雄、女性神力形象和管家型的妇女群象等,每一类女性形象都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蕴涵。

    • 魏晋蝉赋与文士人格

      2014, 19(3):70-73.

      摘要 (1143) HTML (0) PDF 1.79 M (2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蝉进入文学视野很早,但其繁荣得益于魏晋时期的赋,以曹植、傅玄、傅咸、陆云为代表的所作之蝉赋,以蝉喻人,深刻表现了魏晋文士的精神风骨和高洁人格,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

    • 近年来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研究综述

      2014, 19(3):74-78.

      摘要 (909) HTML (0) PDF 1.79 M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一向备受冷落的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研究渐趋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关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如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文学集团等得到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但研究也存在着视角过于单一、观念陈旧、比较研究不足等局限。

    • 《人鼠之间》中的约翰·斯坦贝克土地情结探析

      2014, 19(3):79-83.

      摘要 (1057) HTML (0) PDF 1.74 M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约翰·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不仅着重刻画了主人公乔治和莱尼的“土地梦”,而且饱含了对农业工人悲惨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美丽自然风光的朴实描写,这些都是作者的土地情结的具体体现。同时,土地情结也是斯坦贝克试图通过文学创作为劳动人民乃至美国人民的困境寻求出路。

    • 空间置换中的女性成长——析亨利·汉德尓·理查森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幸福的澳大利亚》

      2014, 19(3):84-88.

      摘要 (981) HTML (0) PDF 1.74 M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澳洲著名女作家亨利·汉德尓·理查森的经典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幸福的澳大利亚》从后现代空间理论的角度叙述了女主人公玛丽·麦昂尼的成长过程。玛丽·麦昂尼自我意识觉醒与她生活空间的拓展密不可分。她的每一次生活空间的变化扩展都对应着她自我意识的觉醒。

    • >哲学研究
    • 论孟子的大生命观

      2014, 19(3):89-92.

      摘要 (1280) HTML (0) PDF 1.78 M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孟子的大生命观认为天命是生命的本源,身心是生命的结构,心比身更重要。孟子把生命的问题由天道转化为心性问题,提出养心、养气等心性方法,回归生命的本源,最终可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生命境界。孟子规定了儒者生命之道的模式,为儒者安身立命指出了一条正大光明之路。然而,从现实效用来看,孟子的大生命观模式只适合于上智之人,不能在现实中完全开展。

    • 李觏非孟思想探析

      2014, 19(3):93-98.

      摘要 (968) HTML (0) PDF 1.80 M (1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孟子思想的宋代复兴也伴随着批评的声音。李觏是宋代非孟思潮的先驱,他从历史观念、孔孟关系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批评孟子,对宋代孟子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阶段

      2014, 19(3):99-102.

      摘要 (892) HTML (0) PDF 1.80 M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展现为走向、走进和一体化三个阶段。其中,走向阶段指两种教育由背向而驰转为直面彼此,并朝着两者间的“边缘地带”走近;走进阶段指两种教育作为由知识、方法、思维和精神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边缘地带”进行交往,呈示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互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一体化阶段指两种教育在自身作为有机整体的发展和促进教育中,人之完美精神世界的建构达成了高度的默契。

    • 卢卡奇对西美尔的态度转变历程

      2014, 19(3):103-107.

      摘要 (919) HTML (0) PDF 1.74 M (1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卢卡奇对西美尔的态度经历了着迷、疏离到批判的历程。两人1905到1910年的德国相遇为卢卡奇全面学习西美尔提供了契机。1910年起卢卡奇逐渐疏离了西美尔,认为他是个“过渡哲学家”。从1923年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伊始,卢卡奇对西美尔的相对主义作风和非理性主义色彩进行了猛烈批判。

    • >政治学研究
    • 基层公务员目标导向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4, 19(3):108-114.

      摘要 (955) HTML (0) PDF 1.81 M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层公务员的学习导向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基层公务员表现导向越强或领导权威越低,学习导向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强;高学习导向或高工作经验情况下,表现导向对工作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

    • 论近现代名人故居保护中的政府责任

      2014, 19(3):115-119.

      摘要 (1114) HTML (0) PDF 1.73 M (1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名人故居,尤其是近现代名人故居,在史料保存、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名人故居保护应当是政府的责任,属于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在政府责任实现途径上,首先应当树立保护意识,将名人故居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其次,需要在厘清责任主体的同时,通过立法、政策等多种方式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机制。

    • 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与当代社会实践

      2014, 19(3):120-124.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73 M (1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活的灵魂。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提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完整答案。马克思逝世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留下了许多“空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这些“空白”的不断填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正确的有序的可持续改革和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效果研究

      2014, 19(3):125-131.

      摘要 (1013) HTML (0) PDF 1.78 M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具有引进渠道和形式多样化、引进的人才进入到各个行业之中和来自海外多个国家等特点,但引进的综合效果评价不是很高。政府应进一步做好政策导向工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创造较好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开拓多种渠道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 >书评
    •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的产生、发展与创新

      2014, 19(3):132-136.

      摘要 (939) HTML (0) PDF 2.06 M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 老莱子墓为何在株洲

      2014, 19(3):137-141.

      摘要 (937) HTML (0) PDF 1.95 M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老莱子晚年自江陵蒙山下江南南移,穿过水网密布的松滋、监利和公安一带的江汉平原,过长江后进入湖南常德地区,经洞庭湖溯湘江而上,最后隐居在距湘江河边约20华里的株洲良图塅。逝世后葬株洲良图塅余家祠。老莱子墓在株洲,古籍有载,地点清晰,古碑留证,维修有序,全国惟一。

    •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专题研究
    • 基层法院网站功能运行状况的实证

      2014, 19(3):142-147.

      摘要 (894) HTML (0) PDF 1.89 M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中东部10个基层法院网站运行现状看,普遍存在着栏目设置多且混乱、信息量庞杂、访问量和公众认可度偏低的问题,其普法宣传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司法公开、服务诉讼等主要功能日渐弱化,甚至缺位。必须运用正确的价值理念、科学的设计原则和有效的网站评估体系来实现基层法院网站功能的理性回归,将其主要功能锁定为司法公开、便民服务和公众参与,以保障公民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 试论“身体维权”的行为选择与框架效应

      2014, 19(3):148-152.

      摘要 (1005) HTML (0) PDF 1.81 M (1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救济体系由于其强烈的制度移植色彩而水土不服,其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化解能力大打折扣。在通过正式制度安排与法定程序无法得到有效权利救济的情境下,当事人往往选择诸如自残自杀等更加“经济”和“快捷”的维权方式进行身体维权。这些身体维权者的选择过程可以定位为一项有限理性经济人模式下的风险决策过程,行为经济学的框架效应理论有助于诠释身体维权行为的决策过程和行为动机。

    • 从规范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苏农译本为例

      2014, 19(3):153-156.

      摘要 (938) HTML (0) PDF 1.73 M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欧美家喻户晓,尤以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为成功,其译作在中国也广受好评,这与其译者是紧密相关的。以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典型的策略进行分析,找寻其所遵循的翻译规范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

    • 《不适之地》中的父女关系解读

      2014, 19(3):157-160.

      摘要 (967) HTML (0) PDF 1.73 M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朱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不适之地》描述了婚姻、家庭中的日常琐事,展现了印度裔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小说不仅描绘了第二代印度裔移民在两种文化间的适应与融合,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女关系由疏离到修复的情感历程。解读短篇小说《不适之地》中的父女关系,探析拉希莉在小说中对现代家庭关系以及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关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