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3(3):4-7.
摘要:我们仅在刑事公诉权的范围内讨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是不全面的, 在立案侦查权、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权以 及民事、行政案件抗诉权之中, 我国检察官也拥有自由裁量权。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有行政与司法的双重属性, 行政 权的扩张性要求严格控制行政性裁量权, 司法权的中立性使得司法性裁量权应适当扩大。法律还须加大对检察官 自由裁量权范围的程序性控制。
2008, 13(3):8-12.
摘要: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程序的正义得到张扬, 人们注重从程序上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由于处于自然的小 农经济基础和重视社会整体、忽视个人权利的思想基础, 导致了重实体轻程序的局面。而程序的参与原则、公开原 则和中立与平等原则有着独立的作用, 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目前仍然存在对程序价值认识的不足, 导致了 程序法不发达, 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的权利, 我们应当转变观念, 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 并进一步完善程序法。
2008, 13(3):13-17.
摘要:传统发展观是 物本主义!的发展观, 它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 从而导致发展的价值理性的缺失及发 展目的与手段的倒置, 产生了发展的诸多价值困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 体现 了价值理性至上的终极关怀原则, 也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价值理性的缺失的积极回应。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出 发, 要走出发展的价值困境, 克服发展的价值悖论, 出路就在于实现发展价值取向的协调与整合。
2008, 13(3):18-20.
摘要:组织文化与新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配合文化与逆反文化的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全面分析不同组织文化对新的决策及其制度的反应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在不同组织文化情况中拟执行新制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同时可以分析清楚不同组织文化下执行新制度风险问题。
2008, 13(3):21-24.
摘要: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博大精深, 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特别注意从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为邓小平德治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并被赋予了时代特 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 研究邓小平德治理论的传统文化渊源, 对于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传统,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8, 13(3):25-2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激烈的国际竞争改变了国内竞争的格局, 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应当充分考虑 国际竞争因素。反垄断法执法机关应将国际竞争因素纳入到相关市场的界定过程中, 正确运用反垄断法的一般原 则与例外规则, 准确把握企业合并的规制条件, 以促进市场自由竞争, 并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2008, 13(3):29-33.
摘要:旅游专列以其让游客! 省钱、省时、省力、省心.及! 安全、方便、舒适.为服务宗旨深受中小城市大众旅游市场 欢迎。通过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选准出行时间, 进行市场联合, 合理制定价格, 选准旅游线路并实施行程中的全方位 管理, 创建专列品牌等措施, 进一步加大和促进专列旅游产品的开发, 进而指导中小城市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8, 13(3):34-37.
摘要:公司独立法律人格是针对公司外部人员而不是针对公司股东而言的。在公司内部 ,只存在着公司股东之间或者公司参与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股东作为公司内部成员 ,不可能与公司发生任何法律关系。公司股东可以分为控制股东和非控制股东 ,控制股东控制着公司股东大会和公司董事会 ,其意思和利益常常以公司的意思和利益的面目出现。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公司非控制股东和控制股东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
2008, 13(3):41-44.
摘要:海德格尔与庄子生态思想之间有着相似性 :“物无贵贱 ”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 ,两者都尊重自然 ,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 ;“世界之夜 ”与“绝圣弃知 ” ,两者都批判技术知识 ;“逍遥游 ”与“诗意栖居 ” ,两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不过 ,一个主张 “清静无为 ” ,一个强调 “艺术拯救 ” ,两者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态观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 13(3):49-52.
摘要:“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 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 体验, 通俗易懂, 它使“ 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 草根文化”, 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 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 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 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2008, 13(3):53-56.
摘要: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 该地区尚处于一种 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 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 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 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 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2008, 13(3):57-60.
摘要:民国初年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 ,维护共和政治体制 ,加快经济社会建设 ,黄兴主张实行政党内阁制 ,并为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虽然由于种种原因 ,黄兴的努力归于失败 ,但对于开阔国民眼界 ,激发国民的参政热情 ,扩张国民党党势 ,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8, 13(3):61-64.
摘要:袁子让..五先堂字学元元..的正音思想, 古今音变的语音观念, 等韵门法的图解, 韵图比较的理论, 构成了他 系统的音韵学思想。这种思想既是对传统! 雅音.的弘扬, 也表现出他对音韵理论的革新。
2008, 13(3):65-67.
摘要:用来表示各种数量特征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把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数量特征概括起来, 即为数量范 畴。通过对数量范畴类别系统进行再认识, 可以以形式标记作为分类的印证依据, 构建数量范畴的层级系统。
2008, 13(3):68-70.
摘要: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语言教材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语言运用的正确范例。现在人们普遍抱怨学生英 语作文中汉式英语泛滥。已有的研究认为,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材练习和课堂语言的缺陷有关。研究现行初中英语 教材八年级下册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不少汉式英语表达, 这从侧面说明: 汉式英语的泛滥与英语教材的语言质量相关。
2008, 13(3):71-73.
摘要:骂詈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依据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Brown & 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和 Leech的礼貌原则 ,骂詈言语行为可分为非公开策略和公开策略。
2008, 13(3):74-77.
摘要:预设不仅是语义、语用层面的语言现象 ,更是依靠语境和话语参与者对对方的心理、认知状态的相互假定 ,而被掌握并运用到话语的理解与生成之中去的一种修辞现象。肯尼斯 ·博克的认同说和五位一体理论可有效地阐释语用预设是一种修辞现象。
2008, 13(3):78-80.
摘要:翻译究竟要不要 忠实!?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然而, 翻译除了忠实于原文之外, 还 得忠实于目标读者群, 关注目的语文化环境等后现代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热点话题。通过以翻译目的为调节器, 对 忠实原文、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及目的语文化环境进行协调, 可使忠实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标准。
2008, 13(3):81-83.
摘要: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 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 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 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2008, 13(3):84-85.
摘要:The Road Not Taken是弗洛斯特的著名诗篇之一。作者弗洛斯特作为讲述者 ,使自己化身为诗中的主人公而融入到诗的具体情景语境中 ,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读者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以诗篇语言的文体效果为基点 ,从情态量值的理论依据入手 ,可以探究诗中语言的人际功能 ,促进对全诗的领悟。
2008, 13(3):86-88.
摘要: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 它没能有效地 说明隐喻中源域和目的域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 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 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 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 论接口。
2008, 13(3):89-92.
摘要:我在霞村的时候 是丁玲在女性意识烛照下书写女性主体陷入孤独与困境的名篇, 其女性孤独意蕴主要 体现为女性主体的孤独书写、女性主体的孤独抗争。这一文本可以看作是20世纪20年代丁玲个人主义思想与女 性主义思想的回光返照, 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
2008, 13(3):93-95.
摘要:凯特.肖邦的 觉醒!在发表时, 因大胆描写女性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而遭到舆论的抨击, 当时的读者 认为女性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 因而很难接受小说主人公对传统的叛逆。随着20世纪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人们重新发现了 觉醒!的价值, 并把它列入美国经典文学的行列。回顾 觉醒!的批评接受史, 可以发现社会的变 迁、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发展, 都会影响人们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接受与判断。
2008, 13(3):96-99.
摘要:川久保玲 (Rei Kawakubo)作为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师 ,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风格 ,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服装的造型上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 ,对服装结构进行重新解构和组合 ,运用解构主义的处理效果 ,采用不对称的裁剪、利落的线条以及独特的色调来进行设计 ,强调面料的独特性和混合性图案的拼贴等。通过研究川久保玲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阐释其设计作品的传承效用。
2008, 13(3):100-102.
摘要:服装装饰元素的运用直接影响服装的审美效果, 体现设计师的思想和服装价值。装饰元素与服装外型、服 装结构一起构成服装的整体效果, 同时外化着装者的思想意识。意大利女装装饰元素的运用是其设计上的成功所 在, 并以此取得独特的外观效果, 使意大利服装名噪一时, 意大利也因而成为了时尚的诞生地。
2008, 13(3):103-104.
摘要:认知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是影响高雅音乐走向大众的瓶颈。只有提高大众的音乐认知能力, 营造音 乐氛围, 改善音乐教育模式, 培养和提高大众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才能使更多的百姓走向高雅音乐。
2008, 13(3):105-106.
摘要:在消费主义意识影响下, 文学经典的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使文学经典重现魅力, 重获活力, 首先要与 狼!共舞, 在大众文化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两级寻求价值互补; 其次是用审美标准统摄 文学经典!与 文学史经典!的教学; 最后是重新发现新的阐释空间, 在文学经典教学中体现当下关怀与创新追求。
2008, 13(3):107-108.
摘要:为了使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发展规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以教材中的基本新闻史实为依托 ,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教学。即通过纵向联系 ,梳理线索 ;通过纵向比较 ,寻找规律。通过横向联系 ,形成整体 ;通过横向比较 ,了解传播史的全貌。用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材主要有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淦林的《中国新闻事业史》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和《中国新闻传播史》,由四川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非常重要的。《中国新闻传播史》这一门课程的设置 ,最早可的《中国新闻通史(修订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允若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和刘家林以追溯到 1925年上海国民大学报学系建立之时。那一年 ,[1]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戈公振在该校报学系讲授《中国报学史》。多年来 ,《中国新材虽然种类很多 ,但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 2005年 4月 闻传播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往往是采用以不同历史时期某一16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在清华
2008, 13(3):109-110.
摘要:当前独立学院的课程开发普遍缺乏有效的课程开发方法, 面临课程改革观念落后, 理论与实践长期脱节,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主动性不强, 教学过程封闭, 学生职业生活体验不够等问题, 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技能型高 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定位相悖, 所以应加强独立学院课程开发的研究。独立学院集群模块式课程必须遵循及时反馈 性、实效性、人本化原则逐步推进。
2008, 13(3):111-113.
摘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可分为3 个层次: 第一是技术服务支持层, 第二是 一般管理人员层, 第三是高级管理人员层。而电子商务人才自身可分为5 种类型: 管理型、技术型、业务型( 应用 型) 、开拓型与教学科研型, 每一种类型的人才都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电子商务的实践 性、复合型和多元化特征, 要求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主渠道的高校本科电子商务教育, 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技能入手, 设置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2008, 13(3):114-115.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 培养学生学会多种思维方法, 逐步突破定势思维的束缚, 正确地运用创新思维, 是提高学生 写作能力的关键。
2008, 13(3):116-117.
摘要:高校语文教师应灵活驾驭课堂, 以构建和谐课堂为宗旨。和谐课堂内涵主要包括教师与教材的和谐、师生 关系的和谐、学生与教材的和谐等3个方面。和谐课堂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素养, 以大学 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2008, 13(3):118-120.
摘要: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使学员知其可信, 又觉其可爱, 教员授课时要做到政治性与人本性、理论 性与情感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面对面.与! 键对键.、教员业务素质与个人品德的! 五个统一.。
2008, 13(3):121-122.
摘要: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 篮球训练应该注重.. 人球并重 、.. 整体训练 、.. 组合训练 的原则, 质量互变与度的 把握原则也是苦练加巧练的哲学依据;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对分析和处理篮球攻防战术教学训练中对 立双方的利弊得失、综合与特长、速度与高度等问题, 也指明了方向。
2008, 13(3):123-124.
摘要: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 ,分析、掌握静物写生中的固有色、光源色 ,理解、412007)利用好色彩的“四要素 ”是指导画好水粉画的关键问题。
2008, 13(3):125-126.
摘要:语码转换可以指一种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转换 ,也可以是同一对话或谈话中 ,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转换或混用。许多语言转换是文脉上的、语境的和个人的语言的改变。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传递实际信息 ,在课堂环境中增加交流。外语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有助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
2008, 13(3):127-128.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 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开展音乐教育应 从三个方面着手: 在开课指导思想上, 应以普及音乐教育, 提高审美情趣, 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 在教材内容的选定 上, 应特别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以中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 应以教师指导, 师生相互交流, 共同欣赏为主。
2008, 13(3):129-130.
摘要:在合唱训练中, 合唱指挥除了要训练合唱的基本技巧, 还要善于运用情感启示。全面把握作品的情感内 涵, 激发队员的情感体验, 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渲染是合唱训练中情感启示的良好途径。
2008, 13(3):131-132.
摘要:从对湖南省14所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来看,湖南省的理工科院公共艺术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课程开课率不足,师资设置不足,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形式单调等诸多问题
2008, 13(3):133-134.
摘要:当代大学生因面临学业难、就业难、人际关系处理难等多方面压力, 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并不同程度地影 响了大学的学风建设。因此, 整合学校、家庭等心理教育资源, 创新和开辟新的心理教育方式和渠道, 帮助大学生 克服心理矛盾和障碍, 成为大学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2008, 13(3):135-136.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校园的热度逐渐上升 ,究其原因 ,是由于部分高校学生缺乏自信与个性 ,加上从
2008, 13(3):137-139.
摘要:湖南工业大学的品牌建设, 应该对自身准确定位; 传承和创造合并后的高校文化; 精心培育品牌师资; 狠抓 软件建设, 优化质量体系; 整合资源, 统筹规划; 吃透包装品牌, 打造行业旗舰等。
2008, 13(3):140-141.
摘要: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过于学历化的现象 ,导致了成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即成人高校毕业生因缺乏职业技能而不能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职业技能教育又因缺乏规范的管理与教学条件而质量不高。实现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一体化模式,是解决这两种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2008, 13(3):142-143.
摘要:高职院校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组织病理现象, 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以及经费保障等 问题上。只有正视和研究这些病理现象, 才有可能找到诊治高职院校组织疾病的良方, 使高职院校步入健康发展 之路。
2008, 13(3):144-146.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应该从教与学的整体着眼, 互动入手, 既抓“ 评 教”, 又抓“评学”, 双评并举, 相得益彰。针对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状态, 知识基础和成才需要,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 学院首先建立了自己的“ 评学”体系, 提出了各项评学的指标和实施方法, 并进行了实验, 从“ 评学”的角度探索了 提高教育质量的做法和实践。
2008, 13(3):147-148.
摘要:针对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模糊, 教学体系不合理, 教学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 我们应 该更新观念, 准确定位; 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以人才市场为导向, 加速地方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2008, 13(3):149-150.
摘要:随着我国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完善分层就业指导课程 方案, 拓宽就业指导的范围, 加强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 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指导新体系。
2008, 13(3):151-152.
摘要:当前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 业, 而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择业观, 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 以良好的择业心态去努力实 现顺利就业。
2008, 13(3):153-154.
摘要:质量是学报的生命。高职学报必须坚持办刊宗旨, 办出学报特色, 树立精品意识, 抓好期刊编排的规范化, 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 如此才能发挥其在学术文化传播、存储、创新、运用中的作用。
2008, 13(3):155-15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