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性的流变 —从苏格拉底到巴赫金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其流变历经五阶段:第一阶段指“苏格拉底对话”,它以喜剧手法戏拟现实,这是一种辩证法对话。第二阶段是“梅尼普讽刺”学性对话,也是对辩证法的变异运用。辩证法的内在思想对话构成对话性流变的第三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代表。第四阶段涉及新型对话关系问题的提出。布伯论述了对话的“我 —你 ”关系问题 ,对话性的研究提升至新水平。第五阶段始于 20世纪初 ,巴赫金视“对话 ”为一种语言哲学方法 ,认为对话无处不在 ,并指出开放式的“复调对话 ”是对话的最高形式 ,从而全新地发展了对话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廖慈惠.对话性的流变 —从苏格拉底到巴赫金[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3):40-4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9-01-22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