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土木工程
    • 双基坑开挖对中间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2024, 38(2):1-6.

      摘要 (813) HTML (0) PDF 113.73 M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基坑开挖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MIDAS/GTS分析双基坑同时开挖和单独依次开挖时对中间建筑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依次开挖相对于同时开挖,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最大位移值比同时开挖少了45%左右,建筑物筏板沉降位移值比同时开挖多了50%~111%左右。通过数据模拟分析出两种不同开挖方式对建筑物的最不利位置,比较出两者的差异,优化施工步骤,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本双基坑开挖的研究可为此类工程提供参考。

    • 混凝土配合比自动优化程序设计

      2024, 38(2):7-13.

      摘要 (786) HTML (0) PDF 41.02 M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存在繁琐、耗时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而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优化算法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以毒蛛曲线为基础,采用优化组合集料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计算程序。该程序基于“水泥浆体积与组合集料空隙体积之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集成了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相关文献。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以提高程序的易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使程序设计更加简单、直观,实现了程序的智能化和实用性。

    • 船桥碰撞非线性数值仿真研究

      2024, 38(2):14-19.

      摘要 (788) HTML (0) PDF 103.70 M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湘江流域典型桥梁船桥碰撞时的撞击力和能量转换过程,为后续大桥的防船撞设计提供参考,以株洲建宁大桥为研究背景,按照实际尺寸建立货船和桥墩模型,并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动力仿真分析,研究了船桥碰撞过程中,船的撞击速度、吨位和撞击角度对撞击力的影响,以及船的变形情况和船桥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船撞力峰值和船速存在正相关关系;船舶的吨位越大,撞击力峰值越大并且撞击的时间越长;船的撞击角度与碰撞时间之间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船的撞击速度、吨位和撞击角度3种影响因素对船桥碰撞的撞击力和船体变形均有影响,但主要因素还是船速和船的吨位;在碰撞过程中,船的撞击动能基本转化为塑性变形能,船体变形主要集中在船艏碰撞区域,远离碰撞区域的船身部位没有明显的变形。

    • >电气工程
    • 药物配送控制系统的出药控制

      2024, 38(2):20-24.

      摘要 (760) HTML (0) PDF 3.47 M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药物配送过程中时滞性、随机性、主观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智能药物配送算法。该系统参考了直流电机的转矩方程,结合对应药物的EAN-13编写规则,构成控制系统,可实现药房配送的自动化,解决药房出药慢、患者排队时间长等问题。最后以实物模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基于黄金分割搜索的电压暂降域快速识别方法

      2024, 38(2):25-32.

      摘要 (824) HTML (0) PDF 84.25 M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型复杂电网中敏感负荷的电压暂降域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黄金分割搜索的电压暂降域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求得网络中发生各类短路故障时敏感负荷节点的电压暂降幅值解析式,并引入节点判定向量和线路关联向量,以及相应的判定准则,实现对所有线路临界点的快速分类计算;接着详细阐述了传统插值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由黄金分割搜索改进的插值法,以期为正割迭代提供更优的初值点,提高临界点计算的准确度;因考虑到拟合的二次曲线难免存在偏差,故使用故障点法作为补充算法,用以计算有求解困难的线路;最后,以IEEE30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简化电压暂降域的求解过程,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并广泛适用于大型复杂电网。

    • 考虑时滞的自平衡车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2024, 38(2):33-40.

      摘要 (794) HTML (0) PDF 15.16 M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自平衡车控制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问题。首先,应用牛顿经典力学,对自平衡车进行数学建模,给出了自平衡车瞬时力学平衡方程,并对控制电机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ID控制器并考虑传输时滞的自平衡车系统的整体状态空间模型。为了评估系统的时滞稳定裕度,基于Lyapunov-Krasovskii(L-K)泛函方法,并应用广义自由矩阵积分不等式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判据。然后基于给出的稳定性判据,借助Matlab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工具箱,研究了速度环PID参数对自平衡车控制系统时滞稳定裕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系统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

    • >应用技术
    • 医院手术室动态运行下的空气环境数值模拟

      2024, 38(2):41-48.

      摘要 (708) HTML (0) PDF 14.77 M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Ⅱ级医院手术洁净室动态情况下的空气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探讨了排风方式和手术灯对手术室内气流特性与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室内为下部排风时,顶部送风气流的衰减程度和偏转程度相对最小,室内气流速度最大。手术灯的存在会破坏室内单向送风气流路径,从而增强气流的乱流特性;无论是手术室整体空间还是局部区域,在下部排风且有手术灯(Geo6)的情况下,手术室内的通风换气效果最好;无手术灯时,排风口位置越低,室内整体污染物浓度越高,而有手术灯时,排风口位置越高,手术台上方局部污染物浓度越高。

    • 高温磁流体动密封结构散热特性分析与优化

      2024, 38(2):49-56.

      摘要 (711) HTML (0) PDF 108.44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型高温磁流体动密封结构在工作时磁流体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在原有结构上增加冷却水道和隔热气孔的结构优化方案,以降低高温工作环境中的磁流体工作温度,使其工作温度在要求的工作范围内。通过对比该密封装置在结构优化前后两种热源温度下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进而分析该密封结构的散热特性及优化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结构的变化对压力场和速度场并无明显影响;增加散热水道和隔热气孔能有效降低整体结构温度。优化后,在热源温度为700 ℃或500 ℃时,磁流体域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173 ℃和95 ℃,均极大地降低了磁流体在工作时的温度。该结构优化方案可将磁流体的温度降低至正常工作范围,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为磁流体密封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南方校园降雨径流特性与植草沟净化效果研究

      2024, 38(2):57-64.

      摘要 (725) HTML (0) PDF 78.97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果,于校园绿化带路段建立植草沟示范点,并在研究校园总体降雨水质和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特性基础上,开展植草沟对屋面雨水和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校园降雨径流中COD和NH3-N浓度较高,需进行控制;且屋面雨水相较于道路径流水质污染更为严重,可能的原因是沥青油毡屋面材料中有机物的释出增加了径流水质的有机物污染程度;屋面雨水降雨初期污染较为严重,但屋面雨水与道路径流各污染物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均呈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植草沟对屋面雨水COD的去除率为59%~98%,浊度的去除率为50%~83%,TP的去除率为59%~93%,NH3-N的去除率为49%~88%。可见,渗透型生态植草沟作为一种植被生态排水沟渠,有助于减少不透水下垫面的覆盖程度,对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效果十分显著。

    • >碳达峰.碳中和
    •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研究

      2024, 38(2):65-74.

      摘要 (727) HTML (0) PDF 13.89 M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碳市场的建立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碳市场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故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能有效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能源消费规模、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在行政干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该政策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促进作用越强。基于此,建议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治污投入,正确处理政府和碳市场的关系,最大化政府干预在碳市场机制中的作用。

    • 基于景观格局与遥感生态指数的成都市碳排放分析

      2024, 38(2):75-84.

      摘要 (701) HTML (0) PDF 107.44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建立最优的土地利用分类粒度;随后进行城市生态质量评价并对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然后分析成都市各区、县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分析可得,30 m为最佳分类粒度,2015—2020年成省市城市整体生态质量得到提升,各区、县碳排放总量处于增加状态,且城市生态质量提升区域多处于碳排放增加量大的区域。综上可得,成都市没有因为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生态质量变差,而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区域的生态质量改善明显,因此成都市整体处于生态改善建设中。

    • >管理科学与研究
    • 房价变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适度负债的调节效应

      2024, 38(2):85-94.

      摘要 (683) HTML (0) PDF 1.08 M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基于适度负债视角,构建非平衡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房价变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对家庭消费存在显著影响,且二者间的关系呈倒U型。随着房价升高,其对家庭消费的财富效应逐渐转变为挤出效应。而适度负债在房价变动与家庭消费的传导间起调节作用,当家庭利用适度债务杠杆时,房价变动对家庭消费的倒U型曲线拐点处于家庭消费的更高位置,这有利于净资产较高的家庭通过适度负债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基于此,政府应调控房价回归合理区间,充分发挥财富效应,对住房调控“因城施策”,以遏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鼓励居民合理利用适度负债,倡导“量入为出”。

    • 城乡融合背景下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聚集性发展研究

      2024, 38(2):95-102.

      摘要 (714) HTML (0) PDF 33.08 M (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大核心乡村旅游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现“以市区为核心,以漓江为轴线,以低海拔区为扩散面,以A级景区为辐射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可分为红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生态乡村旅游聚集区、民族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议依据乡村旅游地空间状态,在现有优势基础之上利用乡村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融合,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