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信息技术
    • 基于 PTZ 摄像机的行车吊钩主动跟随算法

      2023, 37(5):1-8.

      摘要 (1138) HTML (0) PDF 76.83 M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固定式摄像机由于其监控的狭隘性与被动性,无法自适应调整其焦距值来获得目标清晰图像,使得行车吊钩跟随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PTZ摄像机的行车吊钩主动跟随算法。首先通过摄像机标定求解摄像机初始状态角度和内置参数K中的焦距值,利用几何投影关系,建立摄像机与车间坐标系的动态成像模型,根据模型和行车吊钩位置估计摄像机的P、T、Z值;然后针对高分辨率图像逐渐偏移图像中心区域的问题,采用特征点自动对准算法,二次计算摄像机的P、T增量;最后基于估计的P、T、Z值及其增量,调用摄像机接口函数进行姿态调整,使行车吊钩始终位于图像中心,完成主动跟随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大视场下的目标跟随。同时,该算法需要实时采集目标点的世界坐标,因此同样适用于装有GPS定位设备或者距离传感器等的目标跟随。

    • 结合多重注意力机制的V-SLAM闭环检测 特征匹配算法

      2023, 37(5):9-16.

      摘要 (1094) HTML (0) PDF 49.63 M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复杂环境下对V-SLAM闭环检测的准确率-召回率有更好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在图神经网络中结合多重注意力机制的局部特征匹配算法,并在闭环检测上进行应用。首先,采用SuperPoint检测器获取图像序列中的关键点,再将提取出来的特征点输入关键点编码器内,通过多层感知器将其升维到与局部描述子维度一样;然后,同时经过多重注意力机制网络中重复9次,得到更具有代表信息的局部描述子;其次,在最优匹配层中采用SinkHorn算法求解出最优匹配矩阵,通过对阈值的合理设定,得到闭环检测结果;最后,在New College和City Centre两个公共数据集上与5种其他闭环检测基准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召回率一定的情况下,其准确率比其他实验算法的要高,有更强的鲁棒性,满足闭环检测要求。

    • >应用技术
    • 新四维耗散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及电路设计

      2023, 37(5):17-27.

      摘要 (1158) HTML (0) PDF 352.40 M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三维混沌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反馈控制,构造了一个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运用相图、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庞加莱截面图等方法,对系统随参数变化呈周期、混沌、超混沌状态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分别利用有限元方法和Runge-Kutta方法求得该系统的数值解,并进行了对比。最后设计了该系统的模拟电路,验证了该系统的可实现性。

    • 基于改进型双幂次组合趋近律的永磁同步 电机无模型滑模控制

      2023, 37(5):28-36.

      摘要 (1206) HTML (0) PDF 87.01 M (1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采用PI控制或传统无模型滑模控制(MFSMC)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实际运行时因内部电磁参数摄动导致系统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无模型滑模控制算法(IMFSMC)。首先,建立参数摄动下PMSM超局部模型;其次,设计改进型双幂次组合趋近律加快系统在趋近滑模面阶段的收敛速率;再次,设计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ESMDO)实时观测系统未知总扰动;同时,利用Lyapunov 稳定性判定第二方法证明所设计控制器和观测器的稳定性;最后,将IMFSMC、MFSMC以及PI控制的仿真和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加快转速响应速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 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蜂窝梁畸变屈曲性能研究

      2023, 37(5):37-43.

      摘要 (1183) HTML (0) PDF 60.03 M (1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蜂窝梁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成果和普通工字钢梁的残余应力分布研究成果,给出了蜂窝梁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研究结果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梁的长度、翼缘厚度和宽度等对蜂窝梁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索了残余应力对蜂窝梁畸变屈曲荷载的影响程度及简化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翼缘宽度和厚度对蜂窝梁畸变屈曲临界荷载影响较大,而腹板厚度对蜂窝梁畸变屈曲临界荷载影响较小;提高钢材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蜂窝梁畸变屈曲临界荷载,但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会相应增大;提出采用折减系数Kd=0.85来计算蜂窝梁畸变屈曲荷载中的残余应力影响,该方法安全且简便,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 锂离子电池液冷管路优化

      2023, 37(5):44-51.

      摘要 (1308) HTML (0) PDF 130.20 M (1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是提高冷却效率的关键。针对车载锂离子电池的液冷通道管路,对其进行设计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微通道冷却系统在高倍率放电下,可以将电池的温差从9.74 K降低至4.71 K,最高温度从309.74 K降低至305.13 K,都在最佳工作范围之内。通过对冷却液温度的研究发现,只通过降低冷却液温度并不能改善电池的温度环境,需要一个合适的温度来保障电池的温差,并且冷却液温度与电池的温差呈现出线性关系,电池的温差随着冷却液的温度降低而增大。

    • >冶金工程
    • 烧结氮分压及原料粒度对Ti(C, N)基金属陶瓷表面 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23, 37(5):52-59.

      摘要 (1141) HTML (0) PDF 223.34 M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Ti(C, N)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氮分解,烧结氮分压是影响Ti(C, N)基金属陶瓷“芯-环”结构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工艺参数。因此,采用不同原料粒度的Ti(C, N)粉末,分别在0.5, 1.0, 1.5 kPa氮分压及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Ti(C, N)基金属陶瓷,并研究烧结氮分压、烧结温度及原料粒度对Ti(C, N)基金属陶瓷表面梯度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氮作用下,Ti(C, N)基金属陶瓷表层会形成无环黑芯聚集层,且随着烧结氮分压增加,表层黑芯聚集层变厚;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样品的平衡氮分压增大,渗氮驱动力减弱,黑芯聚集层变薄;此外,Ti(C, N)原料粒度越细,烧结致密化前的脱氮反应越剧烈,样品氮损失越多,平衡氮分压越低,渗氮作用越强,且当氮分压为1.5 kPa时,陶瓷表面出现柱状渗氮组织。研究发现,在1 470 ℃、1.5 kPa氮分压下,烧结的Ti(C, N)基金属陶瓷样品表面有较厚的富黑芯层与富黏结相层,晶粒分布均匀,平均黑芯晶粒尺寸为0.69 μm,样品表现出较佳的综合性能。

    • N含量对Ti(C, N)基金属陶瓷微观 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23, 37(5):60-67.

      摘要 (1095) HTML (0) PDF 67.82 M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Ti(C, N)基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存在明显脱氮行为的问题,采用氮分压烧结方法是实现微观组织结构可控和获得优异性能的关键之一。制备了3种不同氮含量的Ti(C, 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氮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合金芯部和表面梯度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含量增加,合金芯部Ti(C, N)黑芯数量越多,黑芯外环的厚度越薄,同时硬质相晶粒越细;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样品氮分解压力逐渐增大,由开始的渗氮现象转变为脱氮现象。当烧结温度为1 470 ℃时,合金表面发生了渗氮反应,形成一层无环黑芯聚集层,且其厚度随着合金氮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烧结温度增加至1 530 ℃时,合金表面发生了脱氮反应,形成了一层灰色固溶体层,且随着合金中氮含量的增加,脱氮反应加剧,固溶体层厚度也越厚。研究发现,在1 470 ℃和0.8 kPa氮分压下烧结的样品,为含氮量最高的合金,具有最薄的黑芯聚集层和最细的硬质相晶粒,表现出较佳的综合性能。

    • >碳达峰.碳中和
    • 基于GWR模型的京津冀县域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7(5):68-77.

      摘要 (1106) HTML (0) PDF 122.19 M (1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京津冀各县域碳减排潜力,在计算2008—2017年165个县域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空间统计工具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河北省平均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北京、天津两地,研究期间各区县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表明近年来的碳减排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次,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发现碳排放强度重心始终位于保定市高阳县,重心逐渐向南迁移,标准差椭圆在空间上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最后对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支在不同区域影响效果不同,但在多数地区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山西省旅游经济 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023, 37(5):78-85.

      摘要 (1096) HTML (0) PDF 1.96 M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利用山西省2011—2020年近10 a的数据,选取经济支撑因子、旅游交通因子、居民生活水平因子、环境质量因子、旅游服务因子、人力资源因子、信息资源因子、旅游地吸引力因子8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对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一级指标与山西省旅游收入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地吸引力因子、居民生活水平因子、信息资源因子、经济支撑因子、人力资源因子、环境质量因子、旅游服务因子、旅游交通因子;各二级指标的关联度都大于0.6,并且主要分布在0.7~0.8之间;国内游客人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与旅游收入的关联度最大,客运量和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关联度相对较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促进山西省旅游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2023, 37(5):86-95.

      摘要 (1177) HTML (0) PDF 78.42 M (1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是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湖南省1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均衡指数与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重点村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均衡和集聚程度,使用灰色关联、相关性分析和叠置与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为显著集聚型,大致呈现出“主核心-次核心-边缘型”的集聚态势;重点村数量在各个市中分布比较均匀,但各市的空间分布类型存在差异,14个地级市共有4种分布类型;3类乡村旅游重点村类型呈“两高一低”的类型特征,且分布范围不尽相同;湖南省乡村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地形水系、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湖北省历史文化景观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3, 37(5):96-104.

      摘要 (1066) HTML (0) PDF 24.92 M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地理集中指数、最近邻指数等方法,以湖北省8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为载体研究湖北省历史文化景观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湖北省历史文化景观区在各地市的数量分布不均,整体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其中黄石市的数量最多;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景观区均呈现出“大聚集,小分散”的特点;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在鄂东南、鄂中、鄂西南区域呈团状聚集,鄂北走廊和鄂南走廊区域呈带状聚集,总体表现为“三簇两廊”的空间集聚特征;历史文化景观区的分布与高程、坡度、河流、历史古道和时空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