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机械工程
    • ZrTiAlN涂层的残余应力分析

      2015, 29(6):1-5.

      摘要 (1271) HTML (0) PDF 4.48 M (1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Q235 A基ZrTiAlN涂层的残余应力,研究涂层厚度、过渡层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层-基界面边缘处存在明显应力集中现象;涂层内的切向应力和轴向应力主要表现为拉应力,径向应力则表现为压应力。涂层厚度的变化对层-基界面应力的性质与分布影响很小;但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界面处的切向应力增大,径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减小。加入过渡层后,涂层内残余应力明显减小,其中含有TiAl/Zr过渡层的涂层的切向应力、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最大值分别降低33%,25%和14%。

    • 基于改进欧拉法的铣削稳定性半解析法预测

      2015, 29(6):6-10.

      摘要 (1160) HTML (0) PDF 4.14 M (1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再生颤振理论构建的铣削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欧拉法用于预测铣削稳定性的半解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欧拉法推导出传递矩阵,然后利用Floquet 理论判断特定切削状态的稳定性,进而通过改变主轴转速和轴向切削深度获得铣削稳定性叶瓣图。与半离散法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基于改进欧拉法的铣削稳定性求解方法计算效率更高。

    • >土木工程
    •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改良土处理试验研究

      2015, 29(6):11-15.

      摘要 (1148) HTML (0) PDF 2.03 M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株洲市机场大道一期工程二标段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土质路基,研究了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的矿物成分、液塑性指标及加州承载比(CBR)值等,得出了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必须经过改良才能使用的结论。提出了用石灰改良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的处治方案,并进行了配合比设计,且对施工工艺提出了要求。

    • 三轴试验中橡胶-砂混合物泊松比计算方法研究

      2015, 29(6):16-22.

      摘要 (1147) HTML (0) PDF 7.30 M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常用确定泊松比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广义虎克定律,推导出三轴应力状态下泊松比的计算公式。根据已有的比值法、切线法和推导出的公式法,对三轴试验得到的橡胶砂混合物的泊松比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切线法、比值法,本文推导的公式法得到的橡胶砂泊松比的变化规律更合理,橡胶砂混合物的泊松比随橡胶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在小围压条件下,泊松比受围压影响较小。

    • 土工格室加筋对橡胶砂动剪模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5, 29(6):23-28.

      摘要 (1188) HTML (0) PDF 5.63 M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4种质量配合比(0%, 20%, 30%, 100%)和4种竖向固结压力下的加筋与无筋橡胶砂,进行循环单剪试验,分析土工格室加筋对橡胶砂动剪模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筋与无筋橡胶砂的动剪模量均随着动剪应变幅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竖向固结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动剪模量曲线均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趋于平缓、非线性特性减弱;土工格室加筋使得橡胶砂的动剪模量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剪应变幅值和固结压力的增大,加筋的影响降低;土工格室加筋使得橡胶砂的模量比衰减延迟,但其影响亦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弱。

    • 循环荷载下阶梯形变截面桩与等截面桩 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

      2015, 29(6):29-34.

      摘要 (1127) HTML (0) PDF 2.39 M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循环荷载作用下,阶梯形变截面桩与等截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差异,对阶梯形变截面桩与等截面桩的9桩复合地基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循环加载次数对阶梯形变截面桩与等截面桩复合地基永久沉降、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以及循环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变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形变截面桩和等截面桩的沉降速率起初较大,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相同加载条件下,阶梯形变截面桩的沉降明显小于等截面桩,并且前者先趋于稳定。桩-土应力比随加载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降低的幅度开始较大,然后慢慢减小,并趋于稳定;在相同条件下,阶梯形变截面桩的桩-土应力比大于等截面桩的桩-土应力比,并且前者先趋于稳定。对于阶梯形变截面桩,在上下段各出现一个应变峰值,上段的应变峰值明显大于下段的峰值;而对于等截面桩,只出现一个应变峰值。

    • 预应力竹节桩与预应力圆管桩竖向 承载性能对比研究

      2015, 29(6):35-38.

      摘要 (1058) HTML (0) PDF 4.42 M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工程中的3根机械连接预应力竹节桩和3根预应力圆管桩,进行静荷载试验,研究其荷载-沉降的变化规律;再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典型试验桩的荷载-沉降规律进行有限元模拟。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机械连接预应力竹节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与预应力圆管桩相比,曲线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预应力竹节桩比圆管桩的承载力大。

    • 基于某信息机房地板空调送风的数值模拟

      2015, 29(6):39-42.

      摘要 (1098) HTML (0) PDF 4.50 M (1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FD软件对某信息机房的地板空调送风系统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该信息机房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区域为295~296 K;机房内部气流组织较好,不存在明显的漩涡区和通风死角,符合信息数据库室内空调的设计要求。由此证明,采用地板空调送风系统对信息机房进行供冷,可有效改善信息机房局部过热问题,可供类似信息机房的空调设计参考。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2015, 29(6):43-48.

      摘要 (1249) HTML (0) PDF 6.02 M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的PID控制器在变桨距控制中存在的适应力不强、控制精度不高等缺陷,提出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变桨距控制方法,使变桨距控制系统兼具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优点。通过对风电机组变桨原理及控制要求进行分析,建立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在随机风作用下对风电机组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提高变桨距控制的精度和响应时间,具有良好的静态、动态特性。

    • 一种基于单级PFC双管正激变换器 偏磁控制技术的研究

      2015, 29(6):49-52.

      摘要 (1161) HTML (0) PDF 1.94 M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偏磁控制技术是单级PFC双管正激变换器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阐述偏磁产生的危害,分析偏磁现象在单级PFC双管正激变换器上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合理和有效的偏磁控制电路方案,详述其工作过程和原理,制作一块单级PFC双管正激变换器测试板,其间在主电路与偏磁控制电路设置了接通和断开的结点,并进行了对照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 35 kV及10 kV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柜的应用研究

      2015, 29(6):53-57.

      摘要 (1104) HTML (0) PDF 5.86 M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新建110 kV变电站的特点,提出一种35 kV及10 kV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柜。从开关柜技术特点、布置方案、经济技术3个方面, 比较35 kV及10 kV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柜与常规KYN系列空气绝缘开关柜、SF6气体绝缘开关柜的优劣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KYN系列空气绝缘开关柜和SF6气体绝缘开关柜,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柜具有环保、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更符合某新建110 kV变电站的建设要求。

    • 变电站三维立体接地网的研究与应用

      2015, 29(6):58-63.

      摘要 (1182) HTML (0) PDF 2.46 M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湖南省某220 kV全户内变电站的建设受变电站征地面积、地形等方面的限制,使用常规方式的接地网设计难以满足国家标准中运行安全性和建设经济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三维立体接地网技术。先计算土壤电阻率、入地电流,然后选择接地体材料,布置及计算水平地网和垂直地网相结合的复合接地网,最后校验三维立体接地网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三维立体接地网布置能满足要求,对类似的接地系统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信息技术
    • 基于FRFT的LFM信号的检测及其参数估计

      2015, 29(6):64-68.

      摘要 (1291) HTML (0) PDF 2.04 M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LFM信号的检测及参数估计等问题,先对现有的检测方法如Wigner-Ville、FRFT等进行研究,在FRFT变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预判法与FRFT变换相结合的算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对LFM信号的参数进行估计,同时降低了计算量。

    • 一种基于背景加权直方图的Mean-Shift跟踪算法

      2015, 29(6):69-73.

      摘要 (1193) HTML (0) PDF 5.78 M (1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典的Mean-Shift算法以颜色直方图为特征进行跟踪,但在视频目标跟踪中没有有效地利用跟踪目标的空间信息,因而当目标快速移动时,目标极易丢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目标形心加权直方图的Mean-Shift跟踪算法。距离目标形心加权直方图可有效利用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从而能实现复杂背景下的目标跟踪。并分别用改进的基于距离目标形心加权直方图的Mean-Shift跟踪算法和经典的Mean-Shift跟踪算法,对快速运动的目标进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距离目标形心加权直方图的Mean-Shift跟踪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实时性,能有效实现复杂场景下的目标实时跟踪。

    • 基于RGB-D相机的无人机快速自主避障

      2015, 29(6):74-79.

      摘要 (1664) HTML (0) PDF 2.38 M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快速的多旋翼无人机自主避障算法。利用RGB-D相机获取场景对应的深度图,采用分层策略对深度图像进行描述,以区分障碍物与非障碍物;再对场景的深度图像以区域块搜索的方式寻找无人机的避障路径,进而达到自主避障的效果。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在 ROS系统上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耗时少、精度高、可靠性强。

    • >化学与化学工程
    • 纳米多孔类碳糊电极的制备工艺改进 及其电化学行为

      2015, 29(6):80-84.

      摘要 (1184) HTML (0) PDF 5.20 M (1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纳米碳酸钙微球为模板,吡咯为前驱体,石墨粉为填料直接诱导合成,廉价简便地制备出一种高灵敏的纳米多孔类碳糊电极,讨论了石墨粉与纳米碳酸钙微球质量比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粒径最小的60~80 nm 碳酸钙为模板,当纳米碳酸钙微球与石墨粉的质量比为1:1.5时,纳米多孔碳糊类电极的比表面积可高达923.5 m2/g。以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EIS)研究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多孔类碳糊电极较纯碳糊电极电性能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

    • 聚合物纳米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2015, 29(6):85-90.

      摘要 (1109) HTML (0) PDF 3.09 M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二乙烯三胺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基本原料,在室温下通过反相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空心微球。研究了乳化剂、连续相、分散相和助稳定剂对反相细乳液稳定性和空心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以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甲酰胺为分散相、环己烷为连续相、AgNO3为助稳定剂时,可制备出粒径在100 nm左右且具有明显空心结构的聚脲纳米微球,其微球囊壁厚度约为17 nm。以罗丹明B为模拟药物对纳米空心微球进行了药物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微球具有较强的药物负载能力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每克空心微球最大药物吸附量可达101 mg罗丹明B(即101 mg/g),体外连续释药时间能达14 h以上。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基于随机存贮模型的网络营销模式库存控制策略

      2015, 29(6):91-95.

      摘要 (1236) HTML (0) PDF 1.95 M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机需求下由于供需无规律对商家库存管理带来压力,以网络营销下随机需求为前提,考虑了缺货损失、存货处置成本、需求概率等因素,建立随机存贮模型寻找商家最优订购批量及最优利润,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模型的有用性。

    • 长株潭地区农村社区景观生态评价 ——以株洲市云峰湖社区为例

      2015, 29(6):96-102.

      摘要 (1208) HTML (0) PDF 9.08 M (1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质量3个维度,对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结构很好,园地、道路景观生态结构较好,城镇景观生态结构一般,水域景观生态结构较差;云峰湖社区耕地、水域景观生态功能很好,林地、园地、道路景观生态功能较好,城镇景观生态功能一般;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质量很好,园地、水域、道路、城镇景观生态质量均为较好。根据生态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